一周回顾 | 3.5个劳动力养活1名老人;全国最大养老PPP项目落户武汉;广东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

一周要闻:
3.5个劳动力养活1名老人 中国养老压力全球第五;杨燕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概念和两大战略;全国最大养老PPP项目落户武汉 预计今年10月开放;广东: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
一周聚焦
3.5个劳动力养活1名老人 中国养老压力全球第五
近日,美国发布的“彭博夕阳指数”显示,中国在全球人口老龄化风险最严重的国家中名列第五。“彭博夕阳指数”涵盖全球178个国家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平均每3.5名劳动力承担1位退休者的养老金,合理的数据是7.3人承担1个老人的开支。报告还指出,中国65岁以上人口几乎占到全球的22%。传统的老年人年龄界限为65岁,劳动人口界定在15岁~64岁之间。但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在65岁以前就停止工作了,全球66%的男性和78%的女性在提早领取退休福利。与其他地域相比,亚洲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分配问题。未来该地区的老年人口将增长71%,而北美的这一数字为55%,欧洲为31%。
相关文章:
涵盖全球178个国家的“夕阳指数”显示:中国养老压力全球第五
专家观点
杨燕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概念和两大战略
日前习近平主席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围绕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抓紧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注重可操作性。笔者认为,讲及时,因为养老是未雨绸缪的事情,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时间表,必须坚持倒计时的策略。讲科学,在于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一旦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0%以上,人均GDP达到5000~10000美元以上,宏观和微观的健康管理支出均将不断加大,并带动儿童更加健康成长、成年人劳动年龄伴随寿命的增加而延长、老年姗姗来迟却健康长寿。讲综合,在于老龄社会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的大健康产业革命,标志人类第三财富波的到来,必须以新理念适应新经济社会发展常态,摒弃那些忽略人口老龄化因素的经济增长思想和悲观沮丧的情绪。
<<<阅读原文
辜胜阻: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2017年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认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在支持与保障养老服务发展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三是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用地、用人、融资和运营困境,床位空置率高。四是失能失智老年人口数量多,照护成本高,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费用的合理分担机制尚未形成。五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留守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批老年农民工养老面临“融不进大城市、回不去农村”的困境。
相关文章:
解读丨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
地方动态
武汉:全国最大养老PPP项目落户武汉 预计今年10月开放
近日,我国最大养老PPP(公私合营)项目落户武汉签约仪式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武汉市民政局与国内500强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人寿堂国药有限公司签约,将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B座打造一座可提供1000多个床位的养老院。
广东: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参保、提高低保标准、全面实行医养结合、残疾人生活兜底保障等民生热点均被写入《规划》中。根据《规划》,2020年,广东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达98%,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80%以上,所有的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机制。
<<<阅读原文
北京:失能老人实现精准“定位”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近日表示,经过两年的努力,北京已基本建立起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并对全市失能老人进行了全面筛查,目前可以“定位”到每一位失能老人。北京将构建起“三网、三支撑、三个基础保障”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三网是指以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主的“养”平台,包含老年医院、康复机构、社区护理站等的医疗平台和给老年人提供日常服务的服务商集合平台。三张网的构建依赖于人、财、物三个基础保障和养老助残卡、服务供应商信用体系和“96156”服务热线三项具体支撑。
海南:委员建议全省试点推广智能养老卡
2月20日召开的政协海南省六届五次会议中,省政协委员蒋会成、沈建伟认为:海南致力打造国际健康养生岛,可利用自身的独特环境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借助智能养老卡,搭建集“琼˙京”两地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系统功能和数据标准相统一、互联互通的养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为养老服务提供精确化管理和决策支持,吸引北京“候鸟”老人赴琼养老,打造“琼˙京”示范基地。建议先以海口市为试点,在海南全省推广使用智能老年卡,指导智能养老卡的技术对接、数据规范、操作标准的建立,打造海南本地独特的养老服务品牌,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模式。
全国首所养老工程大学项目3月落户银川
20日,记者获悉,由全天候智能居家养老集团与银川大学合办的中国第一所养老工程大学项目将于3月启动,首批计划招生千余名。这意味着,银川成为全国首个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银川大学养老护理工程学院计划设本科、大中专等长期课程,主要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针对银川地区已就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则可开展不定期、短期技能培训,加强本地养老服务人才技能提升。
海南:委员建议利用福彩公益金探索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海南省政协委员陈冬霞根据调研分析认为,目前海南省农村敬老院建设还存在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服务对象窄,农村敬老院入住率低,大多数农村敬老院条件差、服务能力不高,乡镇敬老院经费来源困难运营难以为继、无法发展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等问题。对此,建议利用福彩公益金在全省范围内探索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加快市县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各市县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快捷、多样的托养服务等。
青岛:探索“互联网+养老”新模式
青岛市市南区政府投资600多万元专门为老年人研发的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健康养老终端——“智能手环”,不仅可以进行健康管理,还解决了多年来老人与亲属之间的即时联系问题。除了“智能手环”,贴心的“互联网+养老”模式还遍布在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比如老年人微信订餐服务。市南区成立了山东省首家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40多类、200多项社区服务内容。又将各类资源整合,通过数据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12万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让他们跟上时代的脚步,尽享智慧生活。
创新探索
香港:养老创新模式让长者老有所依
香港在养老方面做了颇有成效的尝试。面对老龄化压力,香港特区政府以“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为目标,与社会各界一同谋划推出各种举措,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养老事业柳暗花明。特区政府还在安老资金投入上做出安排。凡是年满70岁的老人,即可无条件领取生果金;特别清苦、资产和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老人还可以拿到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近年来,特区政府用于长者福利的各项公共开支已经占香港经常性总开支约20%;推出的长者生活津贴惠及约43万名长者,占长者总人口几近四成。资金的大量投入,不仅为安老事务夯实基础,也给老年人带来触目可见触手可得的实惠。
<<<阅读原文
黑客马拉松 MIT Hacking Medicine 落地新加坡
由赛格威机器人、麻省理工大学、新加坡创新署联合举办的黑客马拉松 MIT Hacking Medicine 刚刚落幕,黑客马拉松(Hackathon)是一个属于创客和极客的交流盛会,“黑客”们通过这场活动聚集起来,在短时间内进行组队、头脑风暴,并通过快速编程把脑海中的想法实现为产品。医疗养老是一个庞大的专业体系,在设计机器人的同时,“黑客们”必须要理解医疗养老领域的评判标准,即由安全性(Safety)、有效性(Efficacy)和成本(Cost)三大维度组成的卫生经济学体系。赛后,新加坡政府和VC会选择其中优秀的团队对其进行投资,帮助他们快速实现产品化,并最终投向市场,然后把最佳实践复制到全球。
相关文章:
用机器人解决养老问题,新加坡政府是怎么做的?
- 上一篇: 安徽打出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牌
- 下一篇: 毫无疑问,这一周绝大部分的医药人都失眠了……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2722.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养老产业观察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