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华夏医界网 > 正文

【首发专区】定位与民营医院供给侧改革

华夏医界网422阅读2017-02-28

刚过去的2016年,是民营医疗行业重新洗牌和整合的一年,同时,也是很多民营医院经历风雨和不平凡的一年……资本市场对于民营医疗市场和大健康产业的青睐有加以及由“魏则西”事件带来的社会对于广大民营医院的集体“讨伐”与“偏见”,让我们在看到行业无限“钱”景的同时也看到了潜藏在背后的重重危机,经济发展增速的下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政府监管的加强,以及经营成本的不断高企、经营风险的不断扩大,公立医院对服务的越来越重视,使得一批规模不大、技术不强、经营不善、口碑不佳的民营医院被患者和市场无情地抛弃出局,而很多活下来的民营医院的生存境遇也是“举步维艰”!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广大活下来的民营医院该如何在这场没到终点的市场竞争中破局重生和再上一层楼呢?笔者认为,唯有认清民营医疗的行业责任和使命,积极推行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才能让我们在经营取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民营医院的身份定位


2016年魏则西事件后,媒体上出现了很多讨伐莆田系民营医院的声音,标题为《莆田系医院大起底》、《揭秘莆田系医院四大家族发家史》等的文章在网上更是赚足了眼球和点击率,而与此同时,国内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如某一大型眼科医疗集团等也纷纷出来发表声明称自己是非莆田系医疗,从而以求和莆田系划清关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媒体对莆田系民营医院戴着“有色眼镜”,以及社会大众的盲目从众心理等造成的。媒体对莆田系资本医疗身份话题的热炒,社会大众对于莆田系民营医院的深度误解,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涉及到一个民营医院的身份定位问题


我们知道,为了能更好吸引患者信任和前来就医,很多民营医院在进行品牌营销的时候,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将自身的品牌包装成类似公立医院的感觉,如医院网站、杂志、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看起来都极具公立性、权威性!然而,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由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以及公立医院拥有政府的诚信背书和过去一部分民营医院的不良经营行为等,使得很多患者以及社会大众在脑海中都有一种“只有公立医院才是规范、权威的,民营医院大多不是正规、存在坑蒙拐骗”的固定认知!虽然,随着政府监管的加强以及民营医疗行业良性发展和自律,大部分民营医院的医疗经营和管理越来越规范,但由于民营医院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的发展壮大,对自身的身份问题始终没有向社会大众做一个“交代”或者是交代过少,以及媒体对于民营医院投资人 “发家致富”历史的过分渲染,使得很多患者以及社会大众在内心形成了民营医院“暴利经营”的不道德行为,最终就会产生去民营医院大多是“坑人”、“骗人”的不良印象,渐渐地就会对民营医院的误解越来越深、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远。


正如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对于民营医院来说,身份对应着相应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和行业使命感,以及公益精神等。对于广大患者和社会大众来说,你经营的不是一家医院,而是一种健康保障。因而,患者连你是谁、你的过去、你真正的身份都不知道的话,怎么会信任你和选择你。因而,要想取得经营的成功和社会大众的信任,广大民营医院,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要大胆地向社会大众告知“我是谁”,从而亮出自己的民营医院、非公医疗身份以求在更大程度上取得社会大众的信任。目前,很多知名企业在对外进行品牌营销时,都会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以向外界介绍企业品牌的缘起、创生、发展,并融入与自身企业、品牌相关的时代背景、人文精神、社会变革和经营理念等,从而让社会大众通过了解的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而信任自己并形成品牌忠诚度,这其实就是一种向社会大众表达自身真实身份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中国人自古就有正名思想,说话办事、经营管理、用兵打仗、治国理政都讲究“名正言顺”,正如《礼记?檀弓下》所言,“师必有名”,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正如《西游记》中记载,唐僧每次路过一个国家,总会对人这样介绍自己:“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往西天取经!”这当中就包含有着这样一个终极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其中的“我是谁?”问的绝不仅仅是“叫什么名字”这么简单。他真正的目的是要更深层次的对外传达: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等等!而这些正是我们民营医院制订发展战略的依据和生存兴亡的关键。2014年,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在国家民政部依法注册成立,她不仅标志着我国非公立医疗事业已迈入里程碑发展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民营医院的合理利益和合法地位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保障。因而,对于广大民营医院来说,在适当时机对外的进行自身身份的重塑定位和对外传达,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找到自身业存在意义和价值,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取得社会大众的广泛信任,而这是实现民营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关键


基于有效需求的供给侧改革


最近两年,一个比较火的词是“供给侧改革”,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宏观经济行为从过去的“需求管理”转变为“供给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在微观经济层面,很多民营医院也跟着实施所谓的“供给侧改革”,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益和经营绩效,对自身技术、专家、环境、服务、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升级,最终实现医院自身的 “经济效益”、“患者满意”、“社会公益”全面提升!但正如中华民族智慧之源《易经》所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运行和发展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而,要想成功进行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还必须围绕和结合社会大众和目标患者的有效就医需求进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活得好、活得久”是第一要务!如果一个民营医院不考虑活得长远的问题的话,它就一定会在当下活得很累!这也是目前我国很多民营医院面临的问题,对未来的经营发展没有长远性的可持续战略规划和考量。因而,很多民营医院进行医疗供给侧改革的手段也粗暴和简单,比如经营业绩下滑了就“减员增效”、“优化营销”以求“开源节流”为医院增收。但结果往往是我们的“品牌营销”、“技术服务”、“运营管理”在优化后仍然是收效甚微,这背后的原因往往是我们的经营管理者将医院的问题看成是单纯的“供给不足(如医院技术低、服务品质低、产品无特色以及营销不力等)”或“需求不足(如区域内人口基数少、目标人群不集中等)”,而正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矛盾的出现总有两面性,目前民营医院遇到的真正问题是“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同时存在


而我们知道,顾客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彼得?德鲁克先生也指出,“企业的唯一目的是创造顾客。”因而,广大民营医院要想成功实施和推行医疗供给侧改革,就必须弄搞清楚如下一系列问题:谁是我们的患者?我们的患者在哪里?我们的患者有什么样的就医需求?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等。基于 “需求不足”,民营医院必须制定一个正确的经营定位以确保自身“做正确的事情”,而基于“供给不足”的问题,民营医院必须在自身所制定的经营定位来统领自身内部运营,确保“把事情做正确”,前者是方向和工作目标,让我们看到患者和需求,后者是工作思路和行动计划,让我们更有效率地找到目标患者和更有效率地服务他们。当然,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对自身医院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医院辐射区域、服务人群和医院技术水平、专家资源、服务能力以及硬件等有深度理解和把握。


(本文为作者投稿!文章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欢迎前来与作者交流探讨你的观点。微信号:lihanjun008。)


推荐阅读:

医院留人,别光在“罚”上下工夫


【医院管理】看聪明的领导是如何带兵的,被疯转!


深度剖析!民营医院执行力下降有12条致命原因


奥克斯集团投资口腔医疗“铩羽而归” 民资进入面临哪些难题?


来源:华夏医界网


本文由“分享医管智慧和提升职场竞争力的开放平台”------华夏医界网(hxyjw.com)官方微信【订阅号】选择发布;网站主要栏目:名家专栏、医界讲堂、求职招聘、行业资讯、合作转让等。


投稿邮箱:tougao@hxyjw.com    

医院经营管理交流QQ群:245840268



查看更多文章或视频课程请点击左下角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3122.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华夏医界网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