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将“中医”纳入医师绩效考核,10%出院患者要有中医药服务!

点击上方的蓝色“医谷”关注我们
“置顶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最有价值行业趋势信息
医谷微信号:yigoonet
近日,据丁香园消息,浙江某三甲医院发布了将中医绩效考核中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经医院决定,将全院各科室中医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中。
要求:一、每个科室平均每月请中医会诊次数达到6次以上,出院患者的10%必须有中医药服务(含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
二、凡邀请中医药科室参与本科室会诊(包括全院会诊、病历讨论等),邀请科室无需支付会诊费用,同时给予10元/人次奖励。具体扣罚情况请咨询经管科。
通知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几个硬性的数字指标,“每个科室平均每月请中医会诊次数达到6次以上”以及“出院患者的10%必须有中医药服务”,达到这一指标的医师还有10元/人次的奖励。消息一经发布后,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的网友表示:自己所在医院也有中医药指标,这属于正常现象。还有的网友则表示:这样的硬性指标,属于形式主义,实在没必要。
据南方周末报道,成都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就表示,“全国中医药示范单位的评审指标而已,没什么奇怪的。”几个月前,她所在的医院刚迎来上级检查。
据悉,《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评估细则》确实存在相关规定。评估细则规定:诊疗工作中能够开展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服务项目每少一种扣3分;全院日均中药处方占全部处方比例超过10%,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此外,在“中医临床科室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部分,评估细则同样明确:全院平均每个西医科室申请中医会诊次数每月要达到6次以上,低于该指标将扣1分。《评估细则》总共分为两部分,分值均为100分,每部分低于75分代表未能通过审评。
基于此,这家医院的做法是真的把中医纳入了医院的“发展之重”,还是迫于上级检查而设置的带有行政化色彩的规定,我们不便在这里进行评说,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近年来,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建设。
在日前人社部公布了的新版医保目录中,中成药部分1238个(含民族药88个),新增品种285个,占比则高达49%,无论是新增的数量还是总数,中成药都成为了最大赢家,中医药发展,频频迎来利好。
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加大中成药二次开发力度,开展大规模、规范化临床试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大药。同时要求,加强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
2016年7月2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开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以下简称修订稿)征求意见,其中提到获得上市许可的中药新药依申请同时获得中药品种保护的,停止受理同品种的上市申请。
2016年12月25日,国内首部《中医药法》获得表决通过。《中医药法》放宽了中医药准入制度,中医类诊所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项目,将被纳入医保定点机构范围和医保支付范围;符合条件的经典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
与此同时,中医医师的地位也提高了。2017年1月9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特别提出“鼓励西医师全面、系统学习中医。”不仅如此,规划还“支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文 | 医谷
医谷:拥有最全医学大健康产业信息来源渠道,紧跟政策风向,传播最新行业资讯;聚集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投资人,挖掘跟踪创新项目,实现项目资本快速对接;网罗大量会展信息及展后报道,聚焦热门产品技术,阐述专家大咖独到见解。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访问医谷手机版
医谷现代商务园(www.simzud.com)三期荣耀上市,距离张江科学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地铁16号线周浦东站仅10分钟步程,敬请莅临!
- 上一篇: 妇科医生
- 下一篇: 腾讯和强生等多家大型药企都赶场Grail B轮融资,其有何不同?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3300.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