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再评价改写中药命运,亿元级大品种都曾走一遭

2017年3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在京举办了2017中药立题、变更与补充申请、上市药品再评价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旨在为帮助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变更、补充申请及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规定要求,科学有效地开展变更研究与验证工作,并向国家或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符合要求的变更、补充申请,高效地完成申请工作,并针对企业现有的已上市中药大品种所进行的相关再评价或增加新适应症的研究给予指导。
在此次培训班上,已上市的中药品种如何进行再评价或增加新适应症的研究是目前企业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十三五”以来,健康中国2030战略开始全面实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医药生态格局和行业运行规律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随着《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等相关文件正式发布;在中药领域,以临床价值、科学价值为驱动力的中药大品种战略,使得大量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品种需要通过上市后再评价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本次培训的讲者之一,广州海博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帅帅分析企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她认为:“近些年来,我国中药品种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监管政策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很多品种需要进行上市后再评价,获得新的、更真实、更深入的临床证据,寻找新临床定位或新适用人群或使用方法等。一个上亿元级别的中药大品种都需要经历一番再评价的考验,才能继续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上市后再评价决定市场命运
国内企业开展上市后再评价的研究,多数情况是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比如一些工艺或配方的变更,说明书的修改,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等。
随着2009年CFDA药品评价中心发布了《上市后药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草案)》的发布,从此开始,上市后研究不仅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也意味着上市后评价已经成为重要的药物政策工具。
从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已经获批上市的药品需要继续开展上市后研究,完成上市后再评价才能继续具备在市场上销售的资格。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中药注射剂再评价为例,如果不能按照政策研究按时完成相应的临床研究,产品就会失去在市场上继续销售的资格。
王帅帅作为海博特的创始人,一直致力于临床试验的精细化管理,并拥有一支具有高效运营能力的CRO团队,公司主营业务新药各期临床试验及上市后再评价临床研究,尤其是未来将打造成为中国医药产品上市后再评价临床研究的第一品牌的CRO公司,对于上市后再评价在国内的发展进程有深入的了解,她介绍:“制药企业早年最重视的当然是注册类临床研究,但是,随着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药品上市前的注册临床试验存在很多的局限性,病例数过少,给药周期或研究时间太短,受试者年龄范围太窄,试验设计非常单一及不明确,合并用药限制太多。因此,对真实世界中的临床用药无法起到足够的指导作用。在这一基础上,开展上市后再评价临床研究就成为企业在研发上的重要投入。”
本次培训中,王帅帅讲师以海博特做过很多医药产品上市后再评价的项目为例,不乏有中成药、化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通过对于过往众多案例的总结:“对于企业本身,上市后研究的结果,不仅能够可以满足CFDA的监管要求,还可以为药品的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家政策要求医药代表不再承担销售职责,作为医药代表,未来在新政下应更多把作用发挥在与医生的沟通上,但是,如果没有上市后研究的科学依据,仅仅靠上市研究结果与医生交流,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因此,通过进行再评价临床研究,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可以显著地提升产品的销量与口碑,把‘小品种’做成‘大品种’。”
“二次开发”延长大品种生命周期
在本次培训班上,与会企业代表最为关心的就是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而“二次开发”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增加新适应症,细分用药人群。
不论是中药还是化学药,超适应症用药在国内都非常普遍, 据王帅帅介绍:“药物不良反应大约80%是因为‘超适应症’引起的,多年来,超适应症用药一直饱受争议,这背后既有一些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许多令医学界进退两难的伦理困境。”
根据2007年出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增加中药新的功能主治都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从政策的角度看,医药企业与其放任超适应症使用,不如主动增加新适应症,而新适应症的增加需要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来获得。
王帅帅给药企的建议是:“通过回顾性研究及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可以为探索现有产品更多的功能提供途径;而最大化发挥药品使用价值;实现新增适应症以扩大药品适用人群,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后期企业修改说明书、大数据分析及适用人群的精准细分都带来巨大好处。”
这一策略对于制药企业极为重要,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开发新药的难度很大。而在中成药领域,开发新药的难度越来越超过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因此,回顾性研究及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能给中成药产品,或其他医药产品带来新的突破点。
根据CFDA的《2015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获批的中药为18个,而同期化学药有241个,生物制品有25个。
王帅帅和企业代表交流时表示:“从现实来看,每年获批的中药新药数量屈指可数,中药产品二次开发,挖掘潜在的适应症,相当于研发一个新药,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国外的经验看,原研的经典老药如阿司匹林和二甲双胍,都在不断地开发新适应症,显然,更新适应症,增加适用人群,是一种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好思路,也是实施上市后再评价的根本目的。”
作为国内具有较全面服务能力的专业CRO公司——海博特的重要战略之一就是成为中国医药产品上市后再评价临床研究领域的第一品牌。
尽管从CRO的角度看,上市后再评价项目“钱少事多”,难度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医药产品上市后,不断实施的上市后临床研究,不仅可以贡献高质量的学术文章,提升产品的市场战略率,更能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不仅仅是中药,化学药、保健品、医疗器械都需要上市后再评价临床研究来作为产品持续发展的动力。
王帅帅总结道:“在中国,医药企业起步晚,底子薄,在创业之初,都没有实力做更大规模的上市后临床研究。随着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步入正轨,对于医药产品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医生对于药品的使用也越来越谨慎,这也需要医药企业日益加大对这一方面研究的投入,而这种投入带来的多种价值也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
海博特希望能够携手医药企业一起通过实施高质量的上市后再评价临床研究,以学术成果作为驱动力,把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
- 上一篇: 妇科医生
- 下一篇: 三甲医院怒了:停药、不结款、抓药代!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3830.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