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底:中外医生职称差距在哪里?

西医虽然在西方起源,但在我国引进西医之后,我们就形成了一套与西方不一样的职称系统。今天通过对比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以及我国的医师职称系统,看看不同到底在哪里。
总体来说,主任级别是各国医生职称的一个分水岭,具体的区别和叫法相应如下表格,此表为大体概括,并不适用于每个国家的每个专科的情况。
英国/大洋洲/北美的高级职称
英国:三级跳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医师训练体系的国家之一,所以百年来已经成为了训练体系的标杆。
Foundation year(实习,住院医生): 在通过 4-6 年的医学院学习以后,所有毕业生将会通过全国统一的电脑配对系统,根据个人对于地区和医院的选择,以及成绩择优录取进入叫做基础年 Foundation year 的训练。毕业生是无需执业医师考试的有证有处方权的医生,基础年的训练是两年,需要有全面的内科,外科,急诊等的轮转和评测才可以通过。
Core training (主治医生):完成基础年后即可进入核心训练年 Core training 的训练,成为低年资主治医生。
这个核心训练一般是指大专科的基础训练,以外科为例,需要在至少一到二年的核心训练年中提高简历的含金量,通过皇家外科学院的会员资格考试,熟练普外基本技巧和术式,尝试被选拔进入正式专科训练。极其优秀也是极少数的毕业生可以跳过这一步直接进入下一步,就是专科训练 Specialty training
Specialty training(专科主治医生):ST 的专科训练根据不同专科可以是 5-8 年,以外科为例,每一年都有必须要掌握,必须要达到的手术量,以及每年都有指导专科医师的评测(Appraisal),如果未能通过评测,则不能进入下一年训练。
澳洲/新西兰:吸收英美两国特色
大洋洲的训练在英国的体系上吸收了很多美国体系的特点,自成一派。
Intern (实习医生):澳洲的实习医生同样和英国的 FY 医生一样是有证,有处方权的医生,同样需要内科,外科,急诊的全面实习。一般来说是一年。
Resident Medical Officer (住院医生):实习医生以后就成为了正式的住院医生,这个位置上根据专科的竞争度不同,一般会待 2-5 年之间,期间需要不断学习充电,打怪升级爬升金字塔
Unaccredited registrar(低年资主治医生):在毕业第三年开始,年轻医生可以开始进入主治的职位进行工作,不过 Unaccredited 的意思为这些年的训练不被相应的训练机构认证计算入正式的训练年数,需要大量的高年资医生的监督,期间不断磨练自己尝试申请专科训练,直到被正式选入专科训练
Accredited registrar(高年资主治医生):在低年资主治熬上几年终于被选拔入专科训练以后可以成为正式的专科训练,这个选拔基本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多数专科名额一个大洋洲 3000 万人口仅有个位数, 进入正式训练后如果一切顺利则可以按照正常的进度完成训练,以普外为例是 5 年,心外,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是 6 年。
美国/加拿大:分两级
北美特别是美国的专科训练是西方国家中最快的,通常在毕业后早期便可进入专科训练,职称系统颇为简单。
Intern(实习医生):美国的实习医生一般在毕业之后就会被配对至一个医院的一个专科进行专科训练,或者也可在实习期间进行相应的专科训练的申请。
Resident(住院医生):在美国一个 Resident 的职称包括了所有初级和中级职称,一个刚进入第二年训练可能连阑尾都没有做过的外科 Resident 和训练末期可以独立做大血管手术的 Resident 使用的是同一个职称,不过一般来说拥有决断权的 Resident 会在职称前加上 Senior 这个代表资历的形容词来鉴别。一般专科训练为 4-6 年。
英语世界的副高级职称
英语世界的副高级职称统称为 Fellow,也就是已经获得了相关专业机构认证,通过所有考试,完成训练的医生。
以外科为例,英国的外科 Fellow 都有 Fellowship of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皇家外科学院院士)称号,依法可以在名称后加上缩写 FRCS;澳洲,新西兰则同理可以获得 FRACS (Fellow of Royal Australasisan College of Surgeons) 的称号;美国则是 FACS (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这些医生通常会在海外或者本国优秀医院进行亚专科的训练,以在磨砺 1-2 年后获得更多经验和先进技术回国获得正高职位。
英国/大洋洲/北美的高级职称
澳洲,新西兰因为是英国殖民地,一脉相承的把正高职称称为 Consultant,直译为顾问,这也是为什么香港的正高职称为顾问的原因。美国,加拿大则把正高职称称为 Attending,可以理解为直接负责医生。这些职称的医生是有最终决断权的医生。
海外交流实用小建议
由于国内国外的训练体系不尽相同,有些时候国内的同仁在海外交流,参会时不知如何正确的翻译自己的职称,如经常会看到国内的主治医生把自己的职称翻译为 Attending 的情况。我的建议是根据以上的表格,交流参会的主办国家相应的调整自己的职称,能够在与会的海外同仁中更简单的找到经验和技术水平接近的医生同好,交更多朋友,获得更好的体验。
编辑:任悠悠
投稿:renyouyou@dxy.cn
- 上一篇: 妇科医生
- 下一篇: 丁香头条第二届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和名单公布啦,有你的吗?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4032.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丁香园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