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钟南山院士:医务人员不该靠财政吃饭!

导读: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医院之间应该平等竞争,医务人员应该靠技术吃饭,靠服务吃饭,而不是靠财政吃饭,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应该有生亦有死。
作者:张传发
来源:东方网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多年来,钟南山多次为医改发声,强调公立医院姓“公”是医改关键,要让医务人员获得合理、阳光的待遇,感受到职业尊严。他曾称,目前中国的公立医院,其实是国有民营制,因为绝大多数公立医院的支出中只有不到20%由政府埋单,其余部分是靠医院自己创收。这样的机制引导下,想让大医院的医生进行技术创新,再帮基层医疗机构培训人才,是不可能的。要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要让医务人员在改革中得到实惠,没有后顾之忧。(3月12日《新快报》)
要说“兜底”,何为“底”,30%算“底”还是100%算“底”?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政府财政是千手观音,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医疗这个“底”政府不该100%的人都去兜。
让公立医院姓“公”,一是院长有行政级别,二是医务人员吃财政饭而不思进取,很有可能回到“吃大锅饭”的老路上去,很有可能“公塘漏,公马瘦”;到头来,一些医院是姓“公”了,但效率低下,医疗水平低下,老百姓还是不满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当然是我们敬重的“大家”,但,他提出公立医院真正姓公就是政府要有很好的承担,要兜底,而目前公立医院的费用要政府全部包了有困难,但起码应该包30%以上,对此,在下不敢苟同,我觉得,财政当补“患”而不该补“医”。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医院之间应该平等竞争,医务人员应该靠技术吃饭,靠服务吃饭,而不是靠财政吃饭,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应该有生亦有死。
当然,对于老百姓的“病有所医”,政府财政并不是撒手不管,包括保险在内,政府财政起码要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这就是“大众医保”;在此基础之上,对于那些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其中的大病患者,政府财政当格外有“追加保障”,让大家不至于因病致贫;如此这些“医疗保障”而“补患不补医”,受益的当然也包括“医方”在内,但这种“间接补贴”到底该补给哪家医院,要让患者去用脚投票。
至于说,“要让医务人员获得合理、阳光的待遇,感受到职业尊严”,这“尊严”不该因姓“公”而受到尊重,而应靠优良的技术和服务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公立医院除了解决基本医疗需求,还需要解决疑难杂症,也要做科研,引领国家医学的发展”,难道私立医院就不需要解决疑难杂症,就不需要做科研,在这方面,人民政府可以设大奖,领奖者不应该有公私上的“贵践之分”。
医务人员靠优良的技术和服务来增加收入,这其间,决不允许“大检查+大处方”,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要利用“大数据”来监控“医疗乱收费”,来遏制“看病贵”。(原标题:财政当补“患”而不该补“医”)
- 上一篇: 妇科医生
- 下一篇: 大势所趋:新形势下制药企业创新营销模式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4359.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看医界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 2022-06-21
对话以色列VirtuOptica:VR游戏自动验光配镜产品,打破百年传统配镜模式
1655772900微脉、动脉网、DTA联合发布《数字疗法价值评估和整合指南》,解码数字疗法应用
2022-06-17易参正式发布《2022 年度科创板生物医药行业股权激励报告》
2022-06-17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