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看医界 > 正文

驳钟南山院士:医务人员不该靠财政吃饭!

看医界186阅读2017-03-15

导读: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医院之间应该平等竞争,医务人员应该靠技术吃饭,靠服务吃饭,而不是靠财政吃饭,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应该有生亦有死。

作者:张传发

来源:东方网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年来,钟南山多次为医改发声,强调公立医院姓“公”是医改关键,要让医务人员获得合理、阳光的待遇,感受到职业尊严。他曾称,目前中国的公立医院,其实是国有民营制,因为绝大多数公立医院的支出中只有不到20%由政府埋单,其余部分是靠医院自己创收。这样的机制引导下,想让大医院的医生进行技术创新,再帮基层医疗机构培训人才,是不可能的。要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要让医务人员在改革中得到实惠,没有后顾之忧。(3月12日《新快报》)

要说“兜底”,何为“底”,30%算“底”还是100%算“底”?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政府财政是千手观音,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医疗这个“底”政府不该100%的人都去兜。

让公立医院姓“公”,一是院长有行政级别,二是医务人员吃财政饭而不思进取,很有可能回到“吃大锅饭”的老路上去,很有可能“公塘漏,公马瘦”;到头来,一些医院是姓“公”了,但效率低下,医疗水平低下,老百姓还是不满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当然是我们敬重的“大家”,但,他提出公立医院真正姓公就是政府要有很好的承担,要兜底,而目前公立医院的费用要政府全部包了有困难,但起码应该包30%以上,对此,在下不敢苟同,我觉得,财政当补“患”而不该补“医”。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医院之间应该平等竞争,医务人员应该靠技术吃饭,靠服务吃饭,而不是靠财政吃饭,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应该有生亦有死。

当然,对于老百姓的“病有所医”,政府财政并不是撒手不管,包括保险在内,政府财政起码要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这就是“大众医保”;在此基础之上,对于那些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其中的大病患者,政府财政当格外有“追加保障”,让大家不至于因病致贫;如此这些“医疗保障”而“补患不补医”,受益的当然也包括“医方”在内,但这种“间接补贴”到底该补给哪家医院,要让患者去用脚投票。

至于说,“要让医务人员获得合理、阳光的待遇,感受到职业尊严”,这“尊严”不该因姓“公”而受到尊重,而应靠优良的技术和服务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公立医院除了解决基本医疗需求,还需要解决疑难杂症,也要做科研,引领国家医学的发展”,难道私立医院就不需要解决疑难杂症,就不需要做科研,在这方面,人民政府可以设大奖,领奖者不应该有公私上的“贵践之分”。

医务人员靠优良的技术和服务来增加收入,这其间,决不允许“大检查+大处方”,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要利用“大数据”来监控“医疗乱收费”,来遏制“看病贵”。(原标题:财政当补“患”而不该补“医”)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4359.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