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母婴行业观察 > 正文

AI概念大热,是风口还是“疯口”?如何在母婴行业落地?

母婴行业观察107阅读2017-08-23

人工智能概念大热,从业者现状如何?人工智能在实际落地应用中存在哪些挑战?刮着大风的人工智能,是真正的风口还是“疯口”?近日在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母婴迭代风起时·2017母婴大会”上,母婴行业观察邀请来也CEO汪冠春、Gululu儿童智能水杯CTO蒋镒珍、搜狗糖猫营销副总经理王超、大华乐橙CEO梁磊、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丁衣、承爱母婴总经理郎国彪圆桌论坛,就人工智能热门话题进行了精彩探讨。

AI概念大热 人工智能的冰与火

汪冠春:我是今天的嘉宾主持汪冠春,很高兴能够和各位母婴行业人工智能的先行者一起交流。“助理来也”是我的第二次创业,做的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私人助理平台,同时输出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母婴也是其中之一。今天的人工智能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要真正落地需要找到应用场景,在母婴行业,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感觉到的人工智能对公司或者对产品的帮助有哪些?未来会是怎样的趋势?

来也CEO 汪冠春

蒋镒珍:我来自巨鲸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Gululu儿童智能水杯,对人工智能有一些思考,和大家交流一下。人工智能是最近火起来的,现在计算能力上来了,再加上一些先进的算法,所以像下棋、语音、图像识别这些领域出现了非常亮丽的技术,因此很多人就觉得人工智能时代来了,但实际上人工智能和场景、数据特别相关,市面上很多技术还是非常稚嫩的,我们离智能还很远。我关注人工智能的时间很长,但是一直被客观条件限制,很难把它产品化。我们公司做的这款儿童智能水杯,目前看起来效果不错,因为它让喝水这件事变得特别有趣。小孩不太喜欢喝水,喜欢喝饮料,家长督促小孩喝水,小孩会觉得很烦,我们通过智能设备让小孩和物件有一定的心灵沟通,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小孩子使用智能水杯的交互体验,这个水杯现在在家里能联网,我们就是想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看能否在很小的系统上做出比较有趣的吸引小孩的东西。

Gululu儿童智能水杯CTO 蒋镒珍

王超:我来自搜狗糖猫,是做儿童手表的,糖猫2014年12月份推出,中间碰到过很多问题,很幸运的是我们坚持下来了,现在在整个智能穿戴领域搜狗糖猫排前五,在智能手表领域排前三。搜狗有两个核心业务,一个是搜索引擎,另外一个是输入法。搜狗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比较大,我们去年和清华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院。目前,搜狗语音输入最新的数字是每天2.7亿次,未来我们在语义理解和识别方面会尽可能落在产品上。后续随着4G平台陆续发布,包括很多上游厂商对穿戴产品、4G领域的关注,他们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出来。搜狗未来在智能穿戴产品包括智能家居产品上都会不断发力。我们的新产品会在8月份出来,背后嫁接的也是搜狗语义识别和语音理解。现在糖猫手表上了4G以后,会在此基础上添加搜索语音,比如搜狗智能问答,另外我们会在上面植入我们的定制化搜狗输入法。语音交互是最自然的交互,对孩子来说是最容易学习的。现有产品还不是那么智能,离我们预期还是有点远,我们也在不断做探索。

搜狗糖猫营销副总经理 王超

此外,现在很多智能产品还是取决于上游供应链的支持,包括上游芯片厂商、传感器等,比如我们做手表需要孩子的体温、心跳、心率等数据的采集,但现在的芯片上游厂商做不了或者做得不够准。人工智能领域要往前发展,离不开整个产业链大家一起努力,就像我们登月一样,第一步很重要,未来路还很长远,需要我们全心投入。

汪冠春:要打造一款像糖猫这样的爆款儿童手表,光是人工智能技术是不够的,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现在糖猫手表最受儿童欢迎的功能是什么?

王超:我们刚开始推出糖猫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增加用户的黏性,最早推出的有糖猫故事,这是业界最创新的一点,现在糖猫有早知道、头条,未来还有糖猫的FM,我们在内容方面会做持续地探索。这离不开整个搜索云技术,云端做用户的使用习惯的分析,每个孩子的使用习惯都不一样,现在0—3岁孩子的心智和对世界的认知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会在这块做逐步细分,逐步去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过去一年在可穿戴领域,儿童智能手表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每年都是百分之几十的增长。

梁磊:乐橙是大华下属的一家2B企业,我们是视频公司,在视频领域除了原来的看家看娃,我们也在研究一些智能陪护产品、在云上的智能技术等。人工智能不光是逻辑,还要有情感,现在大部分产品还只是停留在某个场景中的逻辑问题。基于我们的理解,第一,作为一家视频公司,我们把智能技术与家庭场景相结合;第二,把AI虚拟现实增强技术应用进去,这个过程当中让机器人识别认知世界,这是寓教于乐的过程,这都是智能的应用;第三,数据,机器人作为一个小伙伴更多是引导兼陪伴成长的作用,我们通过数据的智能化去设计产品,引导小朋友礼仪的形成;第四,语音,不管是知识问答还是故事交互、儿歌等,都是小孩感兴趣的地方,我们也会将这些性能植入到机器人中。如何把视频的智能、数据的智能应用在用户本身的需求上,这是我们对于智能的理解。

大华乐橙CEO 梁磊

丁衣:我来自物灵科技,我们找到人工智能与母婴场景的结合点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小朋友读绘本等。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单纯靠技术的智能还不够。我认为人工智能就是帮人解决问题,家里的扫地机器人算人工智能,洗衣机也算人工智能。单纯强调人工智能的概念对消费者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他在意的是技术的变革是否让他的生活更便利。回到我们做的产品上,人工智能并非把很强的技术集成到一个产品里,受众就可以自然而然的用,在后台数据的标注、筛选和前端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人工的介入。因此,从业人员应该了解AI技术的边界在什么地方,为这样的边界去设计场景和适合人群的产品,让消费者在这个时代能够享受到这个技术边界带来的便利。

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 丁衣

郎国彪:我来自于葫芦堡,公司专注于儿童睡眠照料产品,主要针对0—3个月宝宝的智能照料。我们涉猎人工智能的动机源于我们有大量的儿童床,能不能在宝宝十几个小时睡眠时间里把发育数据通过床呈现给父母,基于这个思考我们开始不断研发和组建团队,发展到今天。

承爱母婴总经理 郎国彪

在走向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天性的发展。通过对妈妈群体的洞察,我们发现妈妈们都有各种各样的焦虑,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知识的不足以及角色转化的不适应,另一方面妈妈们有很多对于孩子成长发育的潜在担忧。基于此,我们希望能研发出一款产品解决妈妈的一部分担忧,我们把大部分硬件应用在睡眠场景和日常玩耍场景里,在完全不干预孩子生活的前提下获得孩子所有的发育数据,用各种形式呈现给妈妈。过去几年我们做了很多数据的沉积,发现中国的小孩语言逻辑能力比过去5年晚了42天,第一颗牙齿的发育比5年前早了28个小时。针对孩子语言发育的问题我们和新浪合作,做了30天40万职场女性的调研,对她们的家庭结构进行了调研,发现随着异地结合越来越多,80%家庭都有2~3种语言结构,导致孩子语言发育变慢。

人工智能落地母婴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汪冠春:AI与场景的结合,不仅需要我们懂技术,而且产品要非常通人性。刚才大家谈了很多人工智能对自己的产品的帮助,还想听大家再谈谈人工智能在母婴行业落地面临的一些挑战。

蒋镒珍:我觉得智能硬件最大的挑战是供应链,一旦做硬件很多公司都没有办法控制。

王超:我认为现在最大的挑战还是数据,人工智能在全球领先的肯定是美国,排第二的是中国,因为中国有大量的互联网用户,但问题在于每家公司有各自的数据但都不开放,同时缺乏技术的标准与规范。另外一个挑战是人才的匮乏,搜狗做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包括硬件开发,也都面临人才的挑战。

梁磊:我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技术,如果机器人真的能成为妈妈的好帮手,市场一定会大爆发。整个中国消费在升级,技术也在演变,消费升级肯定是需要更高品质的服务,这么大的信息量,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引导,问题也是很多的。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崎岖的。

丁衣:首先,从公司内部的角度来看,矛盾和挑战在于人工智能需要更长期的技术和人才投入,但不能很快变现,很多从事人工智能的公司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去平衡这二者?是蛮难的一件事。第二,消费者预期管理的问题,比如说北美家庭本身就有买音箱的习惯,而不是因为把这个东西搬到中国加了AI技术就可以卖好的,宣传的越是光鲜亮丽,消费者拿到手里落差越大,很难形成真正的口碑和二次传播。不管360还是糖猫、小米,选品的时候还是会回到手表、故事机这种能够被大众验证的产品,先把数据做上来,再逐渐考虑智能化。全新品类建立、消费者的预期管理、传达等都是非常有难度的。

郎国彪:我们设计了很多覆盖了0—16岁孩子的应用场景,相应场景的感应芯片都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产品的具像化、成型化是我们的重点工作。我们现在和孩之宝全面合作,胎婴仓这款产品是非常先进的产品,能够解决多个场景应用的难点。第二,对于应用端的开发,我们希望接下来和大家有更多的深度合作,大家开发应用端,我们来开发产品端,共同把这个市场做好。

刮着大风的人工智能 何时才能迎来大众化

汪冠春: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看到人工智能的产品在一点一点落地成长,请大家预测人工智能产品如果真正要达到大众化,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蒋镒珍:不太好预测,慢慢推广。

王超:现在还属于初期阶段。智能穿戴领域真正大众化,长则需要10年,短则需要5年左右。从我们应用层来看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上游供应链,比如手表待机时间等,这是我们品牌厂商做不了的。

梁磊:现阶段糖猫、360和我们大华乐橙做的产品都已经量产了,但是要大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正常的曲线,你不进入到实际消费者层面,不触及数据,是不可能把产品做好的。

丁衣:就像我们原来预测不到AlphaGo下棋能够打败人类一样,我们很难用现在的认知预判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用现在的产品时代讨论未来的大众化,本身就有一定问题,未来产品时代一定是个性化时代,不同文化人群使用不一样的产品,而不是用一款同样的东西满足所有人,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我们的文化、消费层级有很大的关系。

郎国彪:从我们获得的最新数据看到,现在已经有45%的家庭开始转向自然教育,接下来很多智能硬件将会被家庭教育摒弃,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新的起点。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9688.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