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康复的艺术家——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康复医学科

“以前有人说骨科医生是“铁匠”、“木匠”,康复医生不仅仅是这些‘匠’,更要是一位艺术家。”
当“康复中国万里行”公益团队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康复科刘维纲主任进行专访时,刘主任如是说。
NO.1 历史沿革
当“康复中国万里行”公益团队一行走进医院大门时,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董秀明带队在大楼下迎接,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工会主席丁欣萍书记在会议室迎接团队的到来,并在会议室进行了座谈,丁书记向团队介绍了自治区职业病医院的发展历史。
作为前身是新疆煤矿总医院的职业病医院,建于1958年,以前面对的是厂矿工人,在防护条件较差的早些年,许多尘肺病患者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2006年新疆煤矿总医院被评为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定点医院。
2010年8月30日,医院正式移交自治区卫生厅,更名为自治区职业病医院、自治区职业病防治院。
2008年8月26日,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自治区职业病医院为自治区工伤康复医院。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康复医学科于2008年10月正式建科运营。
NO.2 早期康复理念
作为骨科医生出身的刘主任,在康复的早期介入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因为康复医学科病房位于老建筑楼,环境改造受到限制,许多病人看到康复科的环境后转身就走,不愿意在康复科住院治疗。面对这样的问题,刘主任安排康复治疗师深入骨科和神经科病房,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康复干预;对神经科卒中后患者在最短时间内介入康复。
刘主任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从事骨科专业近30年,曾任兵团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关节分会委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刘主任说,作为骨科医生,不仅仅要把手术做得漂亮,更要在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上使患者功能得到恢复,像一个艺术家一样去打造一件完美的作品。如今刘主任担任康复科主任,更是将这一理念深入传递到每一位康复工作人员身上。
NO.3 学科建设
康复医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初建、扩展、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围绕“科有重点,室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学科发展规划开展专科建设。
2008年由工伤管理办授予工伤康复试点医院。2011年进行验收,对工伤康复取得的进展及在工伤患者治疗中取得的成绩获得评审专家一致好评。
目前,康复医学科有医务人员35名,其中医生7人,治疗师20人,护理人员8人,编制床位32张,开放床位45张,有神经康复组,主要承担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瘫、脑瘫患者、多发神经病等康复;骨科康复组,主要承担脊柱、四肢骨折、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等。
NO.4 面对困惑
在对康复医学科的介绍中,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董秀明介绍道,自2008年来,康复科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壮大,发展过程中在科研和专业技术方面有许多困惑,希望能够得到专家们的指导和支持。
对此,“康复中国万里行”公益团队随行专家陈建平主任、宋哲主任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对前身为新疆煤矿总医院的职业病医院来说,在尘肺的治疗上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康复医学科应该借助这个影响继续将肺功能的康复向“高、精、尖”发展,去探索如何通过饮食调整、呼吸方式的改变、合理运动等来提高肺潮气量,减少残余气量,以促进肺功能的康复。
NO.5 技术指导
在交流会结束之后,“康复中国万里行”公益团队随行专家深入康复医学科病房和治疗大厅,对部分患者进行教学查房会诊治疗,针对患者目前功能障碍和治疗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对治疗师进行技术指导,以期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得知有专家到来,病房内住院患者家属纷纷邀请专家对家人进行会诊,两位随行专家也是竭尽全力满足每一位患者的请求。
NO.6 公益支持
“康复中国万里行”公益团队的到来,为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带来专家们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带来了公益性的支持,团队为康复医学科赠送了【康知了学院】管理讲堂年卡,并向刘主任演示如何通过【康知了】公众平台进行线上听课学习。希望“康复中国万里行”公益团队带来的支持能够让康复医学科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也希望康复医学科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刘主任的带领下,能够将康复这门艺术做到完美,做到极致。
“康复中国万里行”与康复工作者一起,共同打造中国康复的美好未来!
“康复中国万里行”我们在路上!
--------- THE END ---------
- 上一篇: 第四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召开
- 下一篇: 协和名医进军社区诊所,盈利模式太赞了!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9829.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康知了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