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体育产业风起云涌,国产运动品牌们过得好吗?

随着马拉松等全民健身运动的火爆,各大体育品牌成为受益者,诸如国产品牌安踏、李宁、特步等公司,近两年来业绩回暖明显。数据显示,安踏品牌2016年营收达到133.46亿元,同比上涨20%,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23.86亿元,同比上涨16.9%。李宁品牌2016年总收入达到80.15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95%。特步品牌2016年总收入为53.97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5.28亿元,同比下滑15.2%。
除体育运动品牌外,体育领域的相关产业也会随之受益。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认为,体育产业在中国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包括硬件的消费、软件的消费。比如围绕一个赛事,带动整个产业链消费的升级,徒步、露营、攀岩、马拉松等”。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综合处处长孟亚峥曾公开表示,预计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规模达到1.5亿元。
近日,各大运动品牌财报先后出炉,相比之下,国内运动品牌在2016年经历全体折戟之后,今年表现惊艳。中国国内众多产业都在经历一个“高端化”转型,相关指标也表明,就国内运动服装市场而言,消费者将更加看重突出的产品差异化和功能性。国内市场外资品牌阵容在日益扩大,营造出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不仅将惠及国内消费者,也会推动国内品牌的发展进步。
1
安踏上半年卖了73亿 想要提前完成千亿目标
安踏作为国产运动品牌老大,根据近日发布的2017上半年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同期增加19.2%至人民币73.2亿元,公司毛利率首次突破50%,上升2.7%至50.6%。这个数据超过阿迪达斯,不久之前阿迪达斯的二季度报显示其毛利率是50.1%。
从产品与品牌策略上看,安踏目前的品牌矩阵包括定位大众的安踏、运动时尚的FILA、高端滑雪的迪桑特DESCENTE,专业户外的Kolon。这个多品牌策略不仅让安踏在逐渐摆脱单一的大众产品的形象,也让公司营收和毛利率大幅度增长。二季度,非安踏品牌的零售金额增速为50-60%,远超过安踏品牌的增速20%-30%,虽然存在基数不同的差别,但非安踏品牌的贡献明显提高。根据2016年底的数字,安踏系之外的品牌占收入为25%,到今年上半年,FILA在集团营收中的占比接近30%。从渠道铺陈上看,截至目前,安踏拥有9931家门店,这是国内运动品牌中最多的数字,到今年底,这个数字将超过10000家。到2020年,店铺数量将超过11000间。这个数字接近阿迪达斯,阿迪达斯的2020计划是达到12000家门店。
2
李宁上半年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净闭店111家
8月11日早间,李宁有限公司公布了其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期内,实现收入39.96亿元,较2016年同期上升11%。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上升至1.89亿元,同比上升67%。集团核心品牌李宁牌仍旧是贡献担当,上半年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99%,达39.66亿元,较去年同比上升12%。
在产品策略上,值得注意的是,增长迅猛的童装市场是李宁公司押注的另一个对象。今年李宁体育宣布收回李宁KIDS授权,推出自营品牌李宁YOUNG。2017年上半年,李宁YOUNG在全国14个省份开设约20个销售点,并集中于北方区域,下半年还计划新增70家店铺。此外,定位于休闲运动的快时尚品牌“弹簧标”也在扩展线下渠道,目前有8个销售点。
渠道调整上,2017年上半年,李宁公司主动调整门店,销售点数量减少了111个,开高效的大店,同时关闭亏损的小店,成为未来李宁在门店上的核心策略。“过去是80-200平米的门店为主,但很难囊括所有品类。以后将更多改造为400平米以上规模的大店。提升单店店效和盈利能力,关闭低效、亏损门店。”李宁说。在电商和实体渠道上,李宁的动作也都颇有成效。上半年,李宁体育的电商业务收入上涨58%,电商收入在总收入中的贡献从去年的13%增长到如今的19%。
3
361°上半年净利润为3.18亿元 同比增16.5%
361°日前公布财报,针对业绩迎得增长如此提到。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的半年期间,361°营收达到27.981亿元,同比增幅9.5%,毛利增加11.8%,至11.841亿元,净利润由去年同期2.73亿元,增至3.18亿元。。有关原因,361度认为是受鞋类业务提振,与期间鞋的设计新颖、新创鞋款平均批发价上升相关;同时,海外市场和网络拓展了鞋类所能辐射范围,两者销售品类中,鞋分别占90%、65%,有助推高毛利率。
几大运动品牌中,只有361°单列了童装销售数据,2017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童装贡献11%营收,增长率为12.8%,已赶超主品牌。或是受童装业务良好增长势头所鼓舞,361°曾推出中高端时尚运动品牌“尚”,还瞄准滑雪、骑行的户外运动市场,与北欧户外品牌One Way成立合资公司。
渠道建设上,截至2017年6月30日,361°集团共开设5859家核心品牌门店,其中约80%为独立街铺店,1227家为提供多个产品的复合店。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渠道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361°的主要市场,报告显示,约有73.7%的361°门店位于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仅有8.5%及17.8%的门店分别位于中国一线及二线城市。
4
特步上半年净利下滑18.4% 儿童领域拖累整体业绩
在各个体育用品品牌营收利润双双上升的背景下,特步业绩下滑格外显眼。特步在公布的上半年业绩中称,由于2017年上半年广告及推广费用恢复至占收入12.2%的正常水平,净利下滑18.4%;同时由于特步儿童部门重组,集团收入微降至23.108亿元。事实上,特步儿童部门的重组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当时特步对儿童品牌的销售点进行了几乎大刀阔斧的裁撤,在一年时间内特步儿童品牌的销售点从2015年时的600个锐减至250个。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特步儿童销售点维持在250个。特步表示,儿童部门于2017年上半年对集团贡献收入甚微,主要原因在于该部门仍在消化部分旧产品,以便为下半年即将推出的新款产品铺路。
从渠道来看,特步零售店于今年6月30日的总数约为6500家,与去年底统计的6800家相比减少300家。特步表示,集团定期与分销商商讨决定在市场潜力较高的区域开设新店或者关闭表现欠佳的零售店。
纵观这些业绩表现强劲的运动品牌,一个感觉是,他们都在加强核心品牌、核心品类、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此外,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的是,阿迪、耐克等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老大位置依旧难以撼动,数据显示,耐克2017财年全年营收增长5.3%至86.8亿美金,日前阿迪达斯公布了2017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简报,截至6月30日的三个月内,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19%达到50.38亿欧元,大中华区表现尤其亮眼——继一季度销售增长30%之后,第二季度销售额仍以28%的同比保持高速增长。按照惯例,中国市场一般占大中华区市场的70%~80%,也就是说,统治中国市场的还是以阿迪达斯、耐克为首的海外兵团,本土品牌在营销、市场推广上仍不及众多舶来品,一线高消费市场人口对海外运动品牌认可度远高于国内品牌。什么时候能做出几款全球流行的、经典的产品,或者说在运动细分市场广受好评、成为赛事及运动员首选的产品或品牌,才能说国产运动品牌的核心品类才有真正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国产品牌打造核心品类之路才刚起步,这也意味着运动服饰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9899.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母婴行业观察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