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直面 > 正文

医生集团刚成立就值4个亿!医生价值正在回归

直面128阅读2017-08-29

国内医生集团的发展有多火爆?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70多家医生集团成功以“医生集团”字样注册。另据统计,加上注册为其他经济实体但取名为“医生集团”的医生团体,医生集团的数量已经超过500家。

短短三年,医生集团为何能够呈现井喷式发展?在8月26日海尔医疗金融和复星同浩资本共同主办的“医生集团商业模式及产融结合分享会”上,现场嘉宾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一个答案:医疗的核心资源是医生!

医疗服务最缺的是医生资源

霍普医疗集团目前在北京拥有一家甲状腺专科医院,并拥有一支专家领衔的甲状腺医生集团,董事长吴镝还参与了华医心诚医生集团的创建和运营,多家医生集团的运作下来,他表示,“医疗服务最缺的还是医生资源”。

医生集团究竟有多值钱?据了解,华医心诚医生集团成立时就获得了1亿元的天使投资,大概占到了医生集团四分之一左右的股份,也就是说,尚未正式运作,华医心诚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4亿元。可以说,这几乎全部来自医生自身的价值。霍勇教授也曾明确表示,华医心诚公司75%的股份和大部分收益一定是留给医生的。

对于目前大量涌现的医生集团,尤其是多点执业医生集团,吴镝笑称是从“单个飞刀变成了集体飞刀”。

复星同浩资本投资副总监高兴森对此回应认为,医生集团实际上为医生们树立了一种集体品牌,也为很多处于观望状态医生的提供了一次尝试的机会,让原本“遮遮掩掩”的飞刀行为变得阳光化。实际上也是激活了医生资源。

瑞慈医疗门诊部总经理周璐靖在两年多的诊所运营过程中,也明显感受到了医生观念的改变。从2015年瑞慈中央诊所建立以来,他们已经签约了上海28家三甲医院的150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专家,80%以上的专家是博士生导师,其中还包括6个医生集团。

“2015年的时候,专家们大都不愿意多点执业,只愿意以会诊形式出诊。现在,大家的意愿性就比较强,甚至还会希望我们介绍一些医生集团对接。”

周璐靖表示,医生集团的成立让私立医疗机构获取医生资源变得更加便捷,“签下一个医生集团就有可以获得很多医生,医生集团也更有主动性去推广医生品牌。”

和瑞慈诊所定位中高端不同,九悦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走的完全是县级基层医疗的路线。从2015年成立以来,他们已经通过控股收购的方式拥有了10几家地市级和县级医院,预计年底将达到13~15家。

九悦医疗副总裁梁金悦表示,基层医院对于好医生资源的需求非常强烈,“县级医院请不到大专家,请来了专家缺少其他医生和科室支持也是独木难支,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疑难杂症让他们看。这些医院遇到的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只要稍微提高一下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市场都大到无法想象。”

共享医生资源时代来了!

尽管医生走出体制的意愿在增加,周璐靖还是强烈地感受到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壁垒--医疗服务的半径是有限的。

在名医大都集中在三甲医院的医疗现状下,私立医疗机构对专家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专家名医资源就那么多,比如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宋冬雷教授每周只能来看两次门诊,时间非常有限,如何将专家资源最大化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瑞慈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瑞慈体系内的线上工具和视频门诊,用互联网将医生的能量放大。通过远程视频门诊,全国26家体检中心都可以接入上海优质专家资源,患者端也将有瑞慈医疗集团的合作专家参与,进一步保证诊疗安全。

另外,瑞慈为大多数专家都配备了拥有护士执业背景的医生助理,从诊前、诊中、诊后处理核心医疗环节以外的事物。医生助理服务好专家,专家服务好患者。

对此,高兴森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集团飞刀”之后,医生集团可以探索科室共建,共建的对象既可以是民营医院,也可以是基层医疗机构,这也是目前很多做的比较好的医生集团的共有模式。

“科室共建为所在医院带去的不只是人和技术,还有体系和标准。3~5年内,很有可能将这些科室从0做到当地的前十。”他认为,这也是从医生到服务管理者的良好过渡形式,一旦建立了对方科室认可的管理体系,其复制能力将非常强,甚至为建立诊所和医院打下基础。

名医主刀创始人苏舒还透露了一条消息印证高兴森的观点。

他表示,目前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的一位肝病外科专家已经与青岛某传染病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帮扶协议,将帮助这家医院从零建设肝病外科乃至外科体系。该专家已经制定了一个5年发展规划,该医院也开始招聘外科人员,动工手术室。他们希望能通过一个专家打造一个科室,帮助一家医院建立外科体系,进一步辐射周边患者,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

苏舒认为,医生集团的发展不应该拘泥于跳出体制自由执业,在体制内也可以发挥医生的作用。

吴镝也非常看好医生集团在民营医疗机构的市场,他表示,“华医心诚的大专家们都有一些情怀,当初成立的目的主要是想帮扶县医院,但现在只是做些培训、远程教育、查房的工作,真正到诊疗环节时问题很多,逼着我们开始帮扶私立医院。”

他认为,尽管国家开始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但在具体的落地环节,“仍然卡的很死”,在缺少优秀医生全职加盟的情况下,就更加需要医生集团的支持。

转载自看医界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9952.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直面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