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24小时医学频道 > 正文

2017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指南

24小时医学频道168阅读2017-09-11

摘要:

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一直是外科技术的重要部分。2017 年版《外科部位感染预防指南》进行了要点首次更新,主要针对手术中的14 个核心领域,根据最全、最广泛、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给出了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最终得出了42 条指南建议,这其中包括广泛应用的手术皮肤准备、无菌手术贴膜及预防抗生素使用等。新指南较为全面地反映了SSI 预防的最新与最权威的观点,不仅更新了临床操作规范,而且有助于临床一线医生有关手术感染的观念更新,故对新指南的重要观点作一解读。

自1999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正式颁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指南至今,历经了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一些SSI预防措施得以改进,已有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在多个指南达成共识,但是有些仅为经验,指南仍然存在临床应用悬而未解的问题。新近Berríos-T o r r es等通过分析了5487项有关SSI相关研究结果, 还参考了104项外科感染的专家意见, 并对上一版本引用的170项研究进行跟踪报道, 主要针对手术中的14个核心领域,根据最全最广泛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给出了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最终得出了4 2 条指南建议, 这其中包括广泛应用的手术皮肤准备、无菌手术贴膜及预防抗生素使用等,指南研究成果发表在外科领域顶级杂志《JAMA Surgery》。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美国外科感染协会(SIS)、CDC对指南发布推荐,凸显新指南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为此,现就文献指南更新的重要观点作一解读,以引起外科同行对此重视,改进临床实践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SSI预防治疗策略。

一、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术前沐浴可以不使用抗菌产品

研究表明, 术前使用杀菌剂沐浴可减少皮肤上细菌数量。但是, 2 项随机对照试验对使用含4 0 % 氯己定产品沐浴是否可以降低S S I 风险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 N I C E ) 的S S I 预防指南、英国卫生部门发布的高干预性医疗行为(HII)指南均提出使用香皂沐浴即可。更新2017版SSI推荐在在手术前晚上,对患者进行全身沐浴,或者肥皂(抗菌与否均可)或消毒液擦拭。目前国内许多医院的病房具备术前沐浴的条件实施,这一措施可以得以推广。

二、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液以酒精为主

在以往指南中罗列了洗必泰、酒精、对氯间二甲苯酚、碘酒或碘伏和三氯生均可作为术前皮肤消毒的消毒剂。2014 年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 SHEA)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的SSI的预防指南更新的内容中强调术前使用的消毒液中应包含酒精,实际上目前国内单纯使用不含酒精的III型安尔碘进行皮肤消毒者不在少数。更新的2017版SSI指南中通过对近年文献的总结,提出应用酒精。强调如无禁忌证则术前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常规消毒皮肤,聚维酮碘-酒精、氯己定-酒精可能是目前最佳选择。推荐在大部分手术时,在手术室内应用以酒精为主的消毒液进行消毒。

三、手术切口保护贴膜被证实无预防SSI效果,故新指南不推荐使用

通常认为使用切口保护膜,在保证贴合程度紧密前提下,皮肤微生物引起的伤口污染就不会发生。但已有充分证据显示使用无抗菌成分的切口保护贴膜增加SSI风险,可能与促进皮肤细菌易位有关,而即便使用含抗菌成分的贴膜,对预防SSI也并无作用。新指南指出任何手术伤口感染都没有必要使用塑料手术贴膜,不管其有没有抗菌成分。明确提出无抗菌成分的切口保护膜能增加SSI风险,而含抗菌成分(如胺碘酮)的保护膜对SSI发生率无影响。笔者体会术中改变切口时,手术切口保护膜存在操作不方便及松动情况。我国临床常见使用切口保护贴膜,摈弃手术切口保护贴膜是否符合我国国情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四、术中抗生素灌洗并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外科技术仍然是影响切口感染的关键

N I C E指南不推荐使用灭菌生理盐水对切口及腔体进行无菌灌洗,推荐如须进行灌洗,应使用稀释的聚维酮碘溶液而非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灌洗。但更新的2017版SSI指南不推荐进行额外的皮肤抗感染预处理。笔者体会关闭切口前国内很多医生还习惯以灭菌盐水冲洗伤口,而实际上这对于降低SSI风险无效。外科技术仍然是影响切口感染的关键,手术切口中电刀的使用,应该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另外,缝合消除潜在的死腔,也可以有效防止污染区域的伤口感染。

五、切口保护器、抗菌缝线、以及术后抗菌敷料的使用

2011版美国CDC和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指南中首次提到切口保护器在预防S S I 中的作用, 强调了抗菌缝线在预防S S I 中的作用。然而,近期1篇对7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的Meta分析显示,是否使用抗菌缝线对SSI的发生率及切口裂开率均无显著影响,故并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缝线,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证据表明在其他手术中切口保护器无法显著降低SSI发生率,故仅推荐在胃肠道和胆道手术中使用。更新的2017版SSI指南中指出术后抗菌敷料并不降低SSI的发生,故不推荐使用。

六、全身或局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一般认为, 清洁手术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更新指出,额外的肠道准备并不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在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时,关腹后不需要给予额外的抗生素。即使有引流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此外术中追加使用抗生素能够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缺乏循证证据证明,故不推荐。但是剖腹产手术,在开刀前就可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七、不再禁止输注血制品作为预防手术感染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围手术期是否适宜输注含有白细胞的异体血制品备受关注,且争论不休。以往指南中已经认识到输血几乎影响了免疫功能的每个环节,最主要的是巨噬细胞功能。但尚无科学证据显示减少对手术患者进行输血与减少切口或器官(组织)SSI发生危险之间有任何关联。因此更新指南提出,在外科患者,不要把停用必要的血液制品作为预防SSI的一种方法。

八、术中术后应该保持血糖水平稳定的重要性

血糖水平增高是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且独立于糖尿病这个因素。在1999年后的大量研究已经达成共识。明确了血糖控制的具体水平,提出麻醉清醒后18~24 h内血糖应控制到< 1 0 m m o l /L,同时强调不应过分控制血糖,否则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可能增加不良转归的发生率。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更新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是术中术后应该保持血糖稳定,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目标血糖<11 mmol/L即可减少术后感染可能。

九、闭合切口后持续吸氧预防SSI

以往的观点并不建议采取旨在增加伤口氧含量的措施以预防SSI。近年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皮下氧分压显著低于开放手术,而切口感染率也较高。吸氧的最佳浓度和持续时间尚未确定。给予足够的吸入氧浓度以维持皮下氧浓度在大约100 mmHg (1 mmHg=0.133 kPa),脉搏氧超过96%。最新的建议是,在正常肺功能患者,如进行全麻气管插管。在手术中和拔管后立即予以较高流量的氧气。闭合切口后应持续吸氧至少2 h。

十、在围手术期注意保持深部体温水平预防SSI

大量研究证实,低体温损害了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机制,使得切口感染率升高。在预防切口感染方面,体温过高可能比正常体温更有益。以往指南已经关注了低体温和SSI之间的关系。推荐围手术期维持正常体温的下限为35.5 ℃。更新明确指出,在围手术期应保持深部体温≥36 ℃。国内医院配置保温装备一般不需要很大代价,关键是提高认识重视细节,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017版指南为目前最新的SSI预防指南,其依据大量更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既往一些预防措施进行了改进、补充和纠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美国外科重症治疗领域的权威人士霍普金斯大学外科L i p s e t t教授发表了对新指南的社论:临床指南,到底应该怎样指导临床实践?临床科学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以前奉为圭臬的指南很可能被认为是没有效果的。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领域医学专家应当应用这些系统证据。将指南更新告诉广大医生,在面对最广大患者时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这就是指南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2017版外科感染指南做到了这一点。本指南反映了SSI预防的最新与最权威的观点。外科同道也应认识到,指南推荐不是法规,任何指南都不能代替临床医生的判断。同时,指南况且也是动态的,随着新的更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出现,指南会需要不断更新,欧美许多学科疾病指南在我国被广泛参考应用[6]。但具体应用时临床医生应结合所在医院的条件,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提高患者的安全。对照此次的更新,诸多观点亟需推广。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7, 26(7):821-824.


编辑:木森的夏天

24小时医学频道不仅可以观看现场网络直播,还可以下载“24小时医学”app同步观看哦,过后还可无限看回播,足不出户掌握最新专业医学资讯。

让医学更有趣有料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0521.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24小时医学频道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