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精英汇】全国人大代表顾晋:医联体的“紧密”就是真正成为一家人
2018年两会期间,《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杂志社,隆重推出两会精英汇“健康e事厅”栏目,就当下医药卫生界的热点话题专访数十位国内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和委员。
本次走进“健康e事厅”的“大咖”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
从近两年各地医联体建设情况来看,主要依靠医院自觉性和内部约定的“松散型”医联体居多。作为连续3届履职的“老代表”,今年我将关注重点放到如何让医联体更“紧密”上。
首钢医院从2014年开始打造医联体,下辖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可以说,我们真正成为了一家人,进而避免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式的利益分配问题。
紧密型医联体如何实现?我认为,专家、学科及管理下沉是基础,而实现这些基础性建设的前提,是统一的医联体管理、运行和利益分配机制。实践中,首钢医院通过医联体模式将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和肿瘤等常见病诊治的专家下沉到社区,同时还将患者需求较大的口腔科、中医科、按摩康复等学科下沉,提高了患者选择社区就医的积极性。
此外,信息化是医院运营和临床业务发展的现代管理工具,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联通,是紧密型医联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快在三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实现资源、信息等互联互通,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下沉到社区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能够让疑难杂症患者顺利转诊到三级医院,从而优化各级医疗机构的患者结构。
想要有效促进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诊,还要强化医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医保报销比例应向社区进一步倾斜,真正引导病人分级诊疗。
想让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可复制、可持续,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是根本。通过在云南省调研,我感觉,当地实行的“县招乡用”模式值得借鉴,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地可以参照云南经验,给予社区医生上级医院的编制和身份,以此来保证其提供稳定的高质量服务,为进一步做实医联体,夯实人才基石。
来源:健康报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8267.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健康中国
最近文章
- 2018-08-29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的通知》
2018-08-27 -
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80名“中国医师奖”获奖者受表彰
2018-08-19 - 2018-08-10
-
接种长春长生公司狂犬病疫苗续种补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