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精英汇】全国政协委员蒋健:治未病不能仅强调无病预防

2018年两会期间,《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杂志社,隆重推出两会精英汇“健康e事厅”栏目,就当下医药卫生界的热点话题专访数十位国内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和委员。
本次走进“健康e事厅”的“大咖”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蒋健。
当前,治未病的含义被普遍理解为未病先防,但《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其本义不仅仅是预防,还突出养生就是养心、养心就能防病治病。我认为,治未病就是为了防治郁证及继发于郁证的一系列心身疾病,进而防止器质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比如高血压、心血管甚至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患者的心身状况有关,医生通过为患者调理心情,调治好头痛、耳鸣等郁症掩盖下的躯体症状,使患者病情好转,都可以算是治未病范畴。应对治未病的含义进一步研究和宣传,不要片面强调其中一点,更不要陷入自我边缘化的怪圈。
当前,中医临床疾病谱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正在步入郁证的时代。要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应了解郁证及郁证状态的危害,以及它可以引起一系列心身疾病及各种躯体症状。其实,看似失眠、胸痹、虚劳、阳痿、不孕不育等纷繁多样的内外妇科疾病,都有可能是普通病证掩盖下的郁证及隐形郁证的临床表现。自2015年起,我们进行“郁证发微”系列研究,广泛搜集、查阅海量中医古籍郁证相关记载,现代中医药临床、实验、药理学研究及现代医学探讨等,所得系列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已基本系统地构建了郁证诊疗新体系。
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对于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促进医药卫生关口前移,使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实现医改目标;对于扩大服务消费、吸纳就业以及创新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要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上述概念必须先要厘清。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8447.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健康中国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