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精英汇】全国人大代表肇颖斌:中医药教育重在传与承

2018年两会期间,《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杂志社,隆重推出两会精英汇“健康e事厅”栏目,就当下医药卫生界的热点话题专访数十位国内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和委员。
本次走进“健康e事厅”的“大咖”是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肇颖斌。
要发展中医药事业,我认为,当前最根本的着手点在于人才培养。中医药教育重在传与承。与西医主要通过化验等辅助手段帮助诊断和分析病情不同,中医诊断主要依靠经验。然而,由于尚未形成完整、成体系的中医理论框架,导致不同的中医医师对于经典书籍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众所周知,中医的主要精髓来自四大经典,因此中医的理论框架也蕴藏其中。比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的著作,但这俩部著作不是全稿,而是残卷,只保留了症状与方子对应的条文。目前,这些条文背后所蕴含的中医医理和理论框架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总结和整理。
其实,中医的辨证施治是一种螺旋式思维,需要以经典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量身打造个性化药方,体现中医学精准医学的理念。因此,中医药传承的本质,就是将这些经典方子背后所蕴含的医理和理论体系传承下去,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教会学生如何刮痧、拔火罐。
中医学不是简单的经验学,中西医结合也不是西药加中药的简单结合。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应该是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由后人不断补充完善,进而使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手段,实现中医和西医理论体系的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最终为患者解决病痛。因此,我建议,应不断挖掘中医经典书籍记载的经典方子背后蕴藏的医理,总结完善中医药基础理论体系。最好是由国家牵头建立基地,抓紧总结中医经典的理论框架,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保障,同时应对目前中医院校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8450.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健康中国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