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合作、中国资本、海外创新……他们要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一方面,国内以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新兴力量为代表的企业正迅速走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外医药企业选择来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构建起一个中外双方沟通的桥梁便十分重要,而TPP Healthcare正承担着这样一个角色。
当极具前景的医药创业项目遇上炙手可热的中国资本,当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医药企业来到中国寻求新的发展与机会,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
3月15日-17日,由跨境投行机构TPP Healthcare主办的“2018纳斯达克创新医药企业中国峰会暨杭州CBD投资论坛”于杭州正式启动,43家纳斯达克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上市企业,以及超过300家国内医药企业和投资机构悉数到场,总参会人数达900余人。来自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多位重量级嘉宾从不同角度探讨国内外医药产业与资本结合带来的新机遇,43家纳斯达克生物医药公司更是现场进行路演,会议期间,中外企业还进行了超过600余次的一对一会议。
这是TPP Healthcare 第一次在国内为中外医药企业、资本机构之间搭建一个如此规模的平台。但从长远来看,中外医药产业资本与资本、技术与技术之间的交流将是一个常态化的事情。一方面,国内以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新兴力量为代表的企业正迅速走向国际市场,他们在纳斯达克的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股票飞涨代表着来自中国的医药研发力量已经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外医药企业选择来中国,或寻找合作伙伴,或寻求资金支持,甚至是在中国寻觅新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构建起一个中外双方沟通的桥梁便十分重要,而TPP Healthcare正承担着这样一个角色。
1
资本+技术:一对一交流
新药审评、跨境合作、知识产权管理、中国资本海外创新……在第一天的纳斯达克创新医药企业中国峰会暨杭州CBD投资论坛的主会场上,麦肯锡咨询合伙人分析了中国医药行业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方恩医药董事长则对中国新药审评政策变化以及对海外创新的影响做了介绍,中细软副总裁着重讲解了跨界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诸多贴近医药产业一线的话题迅速引发了全场的热情。
而作为此次大会的主办机构,TPP Healthcare的创始合伙人朱涛则以“中美医药合作经验分享”为主题,从合资公司与其他创新交易结构的角度,与多家公司的CEO现场进行讨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做这个事情,本质上讲是市场教育。”朱涛在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表示,从全球的医药行业来看,不管是像辉瑞一样的超级公司,还是刚刚起步的生物医药初创公司,其估值的依据都是产品线。“产品线就是生命线,这个标准在国外的公司中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国内公司在这方面的意识仍然不强。”而通过对中美医药合作的交易结构剖析,以及对资本助力下的中国医药产业创新予以正确认识,实际上就是在对中国的医药企业市场环境进行教育。
而为了能够让企业之间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此次大会还特别设立了“一对一”环节。参加会议的,除中美两地的创新医药企业之外,国内顶尖的投资机构也都纷至沓来,因此都需要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对于参加路演的企业来讲,要在短短的半小时内将自己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研产品、路演意向等一一解释清楚并回答场下提问,并非一件易事,一对一环节可以更好的向投资者及意向合作伙伴进行宣介,而投资机构可以更为详尽的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企业进行交流,从而直接促进交易或合作的达成。
据会议方信息,此次“一对一”交流在会前通过MeetMax系统共发出1300+会议邀请,在会中则进行了600余场一对一洽谈,总共参会人数达900余人。
2
市场进击
为期三天的2018纳斯达克创新医药企业中国峰会,除第一天为主题演讲之外,其余两天均为欧美医药企业路演以及中外企业一对一交流。
对于有意向在中国市场寻求发展机会的欧美企业来说,能够参加路演是一场绝好的市场进击的机会。从参与路演的企业来看,传统的化药公司与逐渐兴起的生物制品公司仍然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例如临床药物研发公司Synthetic Biologics,其目前的产品组合包括两个已经进行到临床2期的产品,均属于消化道以及抗感染药物。
而诊断器械类的公司也在路演中颇受关注。如Biomerica便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营销医疗诊断产品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公司,其产品用于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发现和治疗情况监测,并专注于胃肠疾病、食物不耐症、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诊断检测。
参与路演的也不乏一些定位于前沿技术的新型公司,他们的产品甚至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还显得科幻感十足。如Myomo公司开发的神经机器人技术,这种适用于治疗神经性疾病的肌电肢体矫形器已经上市,其可以为关节运动提供辅助功能,使得因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大脑性麻痹、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ALS和其他自我发作引起的瘫痪可以用自己的肌肉信号控制部分麻痹手臂的运动。
而除此之外,进行路演的还有不少医疗器械企业、小分子药企业、基因疗法企业等等,尽管业务各自不一,但能够明显得看到,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把自己的产品介绍给中国。
3
进入中国,他们要做什么?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其来到中国进行宣讲,最终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一部分企业实际上就是想来到国内找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朱涛对E药经理人记者表示。尤其是对于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而言,这些企业往往不缺资金,其现金流非常充沛,但是苦于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经验。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因此这些企业才希望能够在中国当地寻找到符合要求的合作伙伴,“实际上是license out,他们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产品、技术在中国做起来。”
“另外一种就是既希望能将自己的产品在中国落地,但同时又有一些融资的需求。”朱涛说。例如Winsantor公司CEO Stanley Kim在路演中就直截了当的提出了融资的需求,其所研究的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性病变目前尚存在巨大的医疗需求和市场潜力,因此希望通过路演寻找商业伙伴一起完成药物的开发。
而最后一种,则与license out截然相反,即国外企业希望能够购买中国企业的产品或技术,再拿回本土市场进行开发。“近些年来,中国不管是海归人才还是本土人才,都已经做出了一些非常领先的药品或是研究方法,因此很多国外的公司希望可以把中国的技术引导至国外。”
事实上,国外企业开始对中国市场有所了解,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一点朱涛感受颇为深刻。2015年JP摩根大会之前,朱涛同自己的团队一起参与了多达457起与国外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沟通,得出的结论是,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企业对于中国一无所知。而在当时,中国实际上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当然如今情形已经完全不同,越来越多的纳斯达克上市创新医药企业以及尚处于创业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都开始对中国市场及中国资本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究其原因,中国当今在世界上的开放程度以及愈加火热的资本,都成为了吸引其前来的重要因素。
但对于中外医药企业或是投资机构而言,实际上双方做出合作决定所看重的因素都不尽相同。对于寻找项目合作方或是资金合作方的国外企业来说,其衡量一个合作伙伴的标准以及决定是否合作,往往只需要考虑一个大的因素,即能否长期合作,对方既要懂得中国市场,还要坚持合规合法经营。而中国投资方或是企业方决定合作,更多的看的是产品本身。“中国企业要的就是产品,技术一定要领先。”也正因此,临床数据、未来市场预期、具体的权益等都会是关注的重点内容。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8542.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E药经理人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