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奇点网 > 正文

为何“新器官”能刷屏?遍布全身,体量最大,与癌症转移相关,真有这么神奇吗?|科学大发现

奇点网136阅读2018-03-29

人呐,吃瓜总想吃大的,蹭热点总想蹭热乎的。当奇点糕早上打开渣浪围脖,首页一边在哀嚎,一边在欢呼。哀嚎的是某男星的丑闻(这不是奇点糕的业务范围,就不展开说了),欢呼的倒是让奇点糕精神一振:美国科学家发现新器官了!还和癌症的转移有关系!

这么厉害?奇点糕定睛一看,Scientific Reports杂志[1]?Emmm......突然咸鱼.jpg......如此开创性的研究发表在了一个槽点满满的期刊上还被大肆报道,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奇点糕决定仔细研究一下,给大家提供点理性思考~

不仅国内媒体大肆报道,在国外的传播也是相当火热,基于社交媒体传播热度的Altimetric得分竟然达到了3155

好了我们闲话少叙,来看一下连CNN和NHS都火速报道的论文里都讲了什么吧。

首先,这个所谓的新器官叫做间质(interstitium),它在我们人体中广泛存在,包裹在皮肤表层下、消化道、膀胱、气道粘膜和血管外膜等几乎全身器官和组织的外层。

这个研究是由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样本来自12名需要进行胆管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几分钟,他们先将荧光染料注入到手术部位,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原位观察了患者的胆管周围组织。然后进行手术,切除下来的组织再次用pCLE观察,与原位观察看到的结构相同,这部分组织立即快速冷冻切片再进行观察。

研究人员发现,包裹胆管外周的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网格状空间结构,网是由胶原蛋白“织成”的,这个网状空间就是间质,其中的液体被称为间质液。接下来,研究人员又轻易地在其它组织周围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结构,包括皮肤的真皮层

图里标注的都是分布范围,是不是很广泛啊?

这个结果意味着,过去我们所认为的,器官和组织的粘膜下层、真皮、筋膜和血管外膜是由胶原蛋白构成的致密的结缔组织结构这一理论应该被推翻了,因为它们其实是充满间质液的间质空间。显然,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它们可以被压缩或是拉伸(想象一下装水的气球~),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结构起到了基本的“减震作用”,保护器官和组织在冲击下不受损伤。而且,传说中的“水肿”说不定也和它有些关系。

Mucosa:粘膜;collagan bundles:胶原蛋白束;胶原蛋白束围起来的空间结构就是间质;间质剖面中的淡紫色为间质液。这个剖面结构有点像被一刀剖开的石榴呢~

很奇怪哦,人体解剖学要是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埃德温·史密斯纸莎草纸(已知的最古老的“外科论文”)的记录中,那时候的人就已经识别出了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子宫和膀胱等人体器官,并且知道心脏是人体的血液供给中心[2]。

即使不算这些一把刀和一双眼就能上场剖的远古岁月,就说现代解剖学的发展,那也是有一百多年了,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等知识和技术,以及影像设备发展起来以后,全面的,微观的了解人体结构更不是什么难事了。那怎么就一直到了今天,才有研究人员发现间质呢?

这大概是“死”与“活”的区别吧。搞解剖学一般面对的、解剖的、观察的都是用防腐技术保存了很久的“dead people and tissues”,毕竟不能搞个活人来,剧本都不敢这么写......

但是研究人员观察的就是活的患者和新鲜急冻的胆管标本啊,当然,这要感谢高大上的pCLE,在内窥镜检查时用它可以提供一个60-70μm深度的实时组织学成像,高达1000倍的高分辨率放大图像。把超厉害的显微镜放进人体里,还愁观察不到想看的吗?

注射过荧光染料的胆管外网格状结构的间质pCLE成像图

研究人员自己也在已经固定的胆管标本里进行了观察,确实只观察到了致密的结缔组织而不是间质。这一点,他们认为是在固定标本时,组织要经过一系列处理,间质中的间质液都流失了,再一压片,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致密的结缔组织结构了。

除了组织学形态的问题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间质中的间质液会流入淋巴系统,一说到淋巴系统,奇点糕就会想到癌细胞通过淋巴结转移的事儿,那有没有可能是器官或组织中的癌细胞侵入了间质,然后通过间质液进入了淋巴系统呢?

研究人员对5名T2期的胃癌和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检查,胃癌的T2期定义为侵入黏膜下层,但还没有更深,黑色素瘤的T2期则是“到达”了真皮层但没有更深。在3例胃癌患者中,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癌细胞已经通过间质区域扩散了,在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了转移。另外2例黑色素瘤患者情况类似,出现了间质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据此,研究人员认为,间质可能也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途径

研究的通讯作者Neil Theise教授在回答CNN的采访时说:“一开始我们只是把间质当做是有趣的组织而已,但是后来却发现它们在不同的位置具有统一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可以把它们定义成器官。而且我们估计它是一个比皮肤还要大的器官,皮肤占我们体重的16%,但是间质大约能占20%了”[3]。

Neil Theise教授

本着兼听则明的原则,奇点糕也找到了一些媒体报道中反对的声音。达特茅斯Geise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发现一个充满液体的空间结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发现,而且在实验中未固定的组织可能会撕裂并产生伪影,干扰研究结果。另外还有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研究只在12名手术患者中发现了这一结构,数量还太少,可能只是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而已[4]。

奇点糕还记得,在去年年初,《柳叶刀·肠胃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肠系膜应该被纳入人体器官范围[5],它固定着我们的肠道。在几个世纪以前,肠系膜这个结构就已经被发现了,但直到2017年,它才被认可成为我们人体的第79个器官。

但其实器官本身的定义一直有着各种争议,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Paul Neumann教授就表示,“虽然‘人体一共有 78个器官’这个说法被广泛引用,但是根本找不到它的原始出处,如果我们认为骨骼是器官的话,那人就有200多个器官了。所以纠结于数字是愚蠢的,没有任何两个解剖学家能在人体器官清单上达成一致”[6](嘶,嗅到了傲娇的气息),Neumann教授是国际解剖学术语联邦委员会(FIPAT)的委员,FIPAT是国际解剖学者协会联合会(IFAA)下属的机构,负责解剖、组织和胚胎学标准名词的修订。

所以说,根据目前这个研究,我们大概只能说,间质确实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自己的功能,甚至可能还在癌症的转移中发挥着作用。在更大范围的群体中证实它的存在,以及更确切地揭示它的结构和功能都是亟待研究人员去做的,至于它到底是不是一个新器官,似乎还有待这些问题的解答。

编辑神叨叨

奇点糕觉得CNN的报道里说得很对:“To be or not to be an organ: That is the question.”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3062-6#Abs1

[2] Porter R. The Greatest Benefit to Mankind: A Medical History of Humanity (The Norton History of Science)[M]. WW Norton & Company, 1999.

[3] https://www.cnn.com/2018/03/27/health/new-organ-interstitium-study/index.html

[4] https://www.the-scientist.com/?articles.view/articleNo/52168/title/Is-the-Interstitium-Really-a-New-Organ-/

[5] Coffey J C, O'Leary D P. The mesentery: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ole in disease[J].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6, 1(3): 238-247.

[6] http://blogs.discovermagazine.com/d-brief/2018/03/28/interstitium-new-organ/#.Wry2bFNsgYN

奇点:30万极客医生热爱的医疗科技媒体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8961.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奇点网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