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病种付费落地实施 医疗费用会降低吗?

┃ 来源:医信邦
2018年医疗行业的“大事件”,除开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最凶猛的震荡波莫过于按病种付费的全面推行。
按病种付费这次不再是“吹吹风”,不是个别省份的响应,人社部官网已经挂出了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病种推荐目录,也许会给医院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
从“嘀咕”到“定调”
2月26日,人社部官网挂出《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病种推荐目录》
130个病种被列入,按照要求,各地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医保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发展等实际情况确定医保付费病种范围,但应确定不少于100个病种。
有业内人士表示,之前感觉按病种付费只是“上层在嘀咕”,没想到“调子一下就定死了”。
从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到2017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再到如今人社部推出具体目录,整个行业都受到很大影响。
医院:利润来源变为成本支出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这是一种“后付制”,缺点比较明显,由于购买方“不问价钱、只管买单”,再加上公立医院实行差额补偿,医疗机构为维持正常运转,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现象普遍存在。
按病种付费简而言之就是明确规定某一种疾病的打包治疗,医保会给医院多少钱。这会倒逼医院构转换思路,把药品、耗材、检查等原本的收入来源转化为成本项,减少不必要的服务。
全面施行按病种收费,对医院可能造成哪些影响呢?
创收利润变医院成本
首先,由于药品、耗材和检查等费用统统打包支付,药品、耗材和检查等费用成为医院医生诊疗的成本,而不是创收,直接砍掉了医生对大处方、大检查的动力。反之,医生如果不控制,可能造成病种治疗费用加大,导致科室或者医院出现“患者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
缩减商业贿赂发生几率
推行按病种付费后,费用打包固定,医生再难以像以前一样无所顾忌的开辅助类药物,尤其那些提升免疫力的药物,这在就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医生依靠开高价药、辅助药等获得商业贿赂的可能。
不过要提防这种现象:医生开出处方后,通过另写纸条(非正式处方)或者口头告知的方式,让患者到指定药房购买自费药物,并恐吓病人,不使用这个药物,病治不好等等,导致患者或者家属担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院内社会化药房或大行其道
推行按病种付费,医院只能按病种开具处方,但有一种情况不可不防:
医生开了处方,患者到社会化药房购药,患者在购药时突然发现,处方中一部分药物是医保不报销的,但由于是医生开具的药方,甚至当医生表示“不吃药后果自负”后,相信大部分患者只能乖乖买单。
出了问题,医院完全推说是个别医生或者社会化药房做的,和医院无关,患者却投诉无门。
警惕医疗服务推诿
按病种付费的大环境下,医院必须考虑成本最小化,如果缺乏有效监管,也可能出问题。例如重症推诿,同样的疾病,病人自身情况有差异,要充分考虑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的并发症、手术操作方式、患者年龄等因素,警惕产生拒绝治疗、分解治疗等推诿现象。
部分用药惨遭“暴击”
我国辅助用药本就存在滥用,如今在控费的压力下,可用可不用的辅助药自然难逃被“暴击”的命运。另外,抗生素、OTC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以及部分的各色口服药品也在被清扫的行列。
原标题:按病种付费“动作凶猛”,从医院到药企谁也逃不了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平台证实,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有关内容。
热点推荐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8963.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