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交班模式不仅受护士欢迎,还堵住了安全漏洞
护理学苑131阅读2018-03-31

导 语
为做好医护标准沟通,共建患者安全环境,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于近日开展了SBAR交班模式培训,很好地建起了医护、护护之间沟通的“高速通路”。该模式提高了接班者对有效信息的接受率,简化了交班流程,缩短了交班时间,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及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SBAR模式助力医护顺畅沟通
医生和护士是救死扶伤战线最亲密的战友,在日常诊疗和紧急抢救的关键时刻,做到信息的准确传递与接收,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为此,3月23日下午,由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组织外科片区护士长及教学组长,针对“SBAR-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的基本理念、方法、意义与实践等进行了专题培训。负责培训的神经外一科马红芳护士长参加了省级医院培训,汲取了好的经验并分享给院内的同仁,她从为什么推行SBAR沟通模式、SBAR的概念和内涵、SBAR交班案例、SBAR交班单的制作和使用等四个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要领示范等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SBAR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SBAR——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situation现状、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最早应用于英国医疗行业内,是医护人员之间快速准确传递病情的一种方式。运用SBAR模式进行晨会交班,内容精简、针对性强,大大提高了接班者对有效信息的接受率,简化了交班流程,缩短了交班时间;护理查房时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病情分析、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更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及表达能力。
整个培训过程气氛热烈、学术浓厚,讨论此起彼伏。虽然改变传统的交班报告方法,对每位护理人员都是一种挑战,但是通过培训,大家重视和明白使用SBAR的优势所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认为,医护间沟通障碍是对患者造成无意伤害的主要原因。SBAR交班模式培训一定会改善医护交流,防止不良结果发生,增进团队之间的合作。
最后,护理部靳主任对外科片区组织的这项活动予以充分肯定,指出培训内容、形式都很好,新的标准化沟通模式应在全院推广普及。神经外一科、儿二科、急诊科作为试点科室,应进一步总结完善体现专科特点的SBAR报告模式和交班报告表格,在简化护士大量书写工作的同时,切实提高医护病情汇报的精准程度,各片区护士长应组织科室更好地共享学习成果,相互借鉴实施,在工作中灵活、有效地推广运用SBAR沟通工具。
患者安全无小事,定位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建起医护、护护之间沟通的“高速通路”,让安全隐患无处躲藏。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9028.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护理学苑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