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神药”板蓝根,或因“质变”身价大涨!

作者:颜祎
来源:健识局(jianshiju01)
全文1581字,阅读需要3分钟
“万能神药”板蓝根标准将进行修订。
日前,国家药典委发布了《关于板蓝根颗粒质量标准拟增修订的公示》,公示期三个月。
健识君对比该修订标准征求意见稿与《中国药典(2015版)》中“板蓝根颗粒”项发现,该公示稿在制法、鉴别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含量测定项,规格则由4个变成8个,而功能主治并未进行修订。
板蓝根颗粒是我国传统中成药,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两次大的疫情,由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官方的肯定,引发全民“板蓝根抢购潮”,也给板蓝根的身价带来一轮又一轮的飙升,甚至一度达到30多元一包,从而将板蓝根推上了“神坛”。
不仅在中国是“神药”,板蓝根更是走出国门,登陆英国。广州市香雪制药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产品2017年8月获得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的注册批件,成为首个在英国以治疗感冒为主要适应症的中成药注册并获得MHRA批准上市的产品。
疗效、品质饱受质疑
作为“万能神药”的板蓝根,疗效及安全性都饱受争议。
2018年初,板蓝根未被纳入更新的《2018国家流感诊疗方案》中,再一次引发了各界广泛的关注。(详见>>2018国家流感治疗方案:达菲、连花清瘟“火”了!板蓝根退出)
虽然相关企业的人士表示,对该方案无需过度解读。板蓝根的基本功效是“清热解毒”,而板蓝根也并不能防止所有的感冒或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且若非对症下长期服用过多的板蓝根,会伤及脾胃,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
但,各界对于板蓝根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专家张洪宇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板蓝根未被列入指南主要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的,目前从一些临床循证研究来看,板蓝根对于病毒性流感作用有限。”
其实,早在2015年,丁香园发表名为《板蓝根,为何拒绝走下神坛?》的文章,就对板蓝根的疗效提出质疑。
2017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总局关于5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21号)》显示,在这54批不合格的中药饮片中,板蓝根不合格数为28批次,占一半以上。
之所以出现质量问题,是因为一些企业在原材料收购、饮片加工和成药生产都存在不规范环节,所以板蓝根产品从采购、加工到生产环节都需要加强监管。
行业面临洗牌
此次修订板蓝根颗粒标准,将产品规格由4个增加为8个,同时增加含量测定项,必然会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升高。
健识君查阅CFDA官网发现,目前我国板蓝根颗粒产品上千个,涉及数百家企业。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在2016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板蓝根颗粒销售规模为8.23亿元,较2015年增长11.51%,居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第5位,业内人士预计,板蓝根颗粒的市场有望达到10亿元。
作为板蓝根生产的龙头企业,白云山和黄中药官网显示,自1998年起,白云山和黄中药在板蓝根地道产地安徽阜阳、黑龙江大庆等地建立板蓝根GAP药材基地,作为该公司明星产品白云山和黄公司年产销板蓝根制剂超过6亿元,占有同类产品六成以上的市场,产品销量第一。
这也就是说,剩下的数百家企业要争抢剩下4成左右的市场,于是一些小企业,为了盈利只能大打价格战。
据相关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称“以前两元一包(规格不明)的板蓝根也有卖”。该负责人指出,以现行10g X 20包规格的板蓝根颗粒为例,生产中的原辅料成本远高于两元,“如果这类产品要盈利,有可能会在原材料等某些环节做不合规处理,而药效是无法保证的”。
因此,此次国家药典委员会修订板蓝根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板蓝根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而在标准提升之后,为了应对质量标准的提升,相关药企要适应市场的优胜劣汰,加强对于原材料的甄选,加大对于出厂产品的质量把关。
在这种严格标准之下,板蓝根的价格也必然会有所提升,但这一次,不是因为“抢购潮”后的“量变”,而是因为质量标准提升后的“质变”。
同时,在严标准提高成本的形势下,不合格的产品将被踢出市场,而一些为了降低成本而掺假、造假的企业,也面临出局。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9102.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健识局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