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筑医台 > 正文

中美贸易之战,国产医械崛起之机?——从国产高端厂商异军突起,看国产医械创新机遇

筑医台706阅读2018-04-03

古语云:“三十而立”。三十岁,意味着事业初成,进入黄金时期,更孕育着未来将至的蓬勃兴起。“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也在三十年间由小到大,由低端迈向高端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渐露“凌云木”之势。

2018年3月23-25日,第三十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以下称China Med)于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展。在以“智慧医疗 点亮健康”为主题的本届展会上,国内各大医械厂商悉数亮相,尽展智能时代下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恰逢开展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华挥起贸易战大棒”的消息刷爆各大媒体平台,在对中国征收关税可能覆盖的十大高科技产业中,“高性能医疗器械”赫然在目,且首当其冲。

更为严重的是,未来还存在限制中国械企投资并购美国企业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美国在高科技技术流向中国的道路上,将树起大大的“STOP”牌,这对很多国内械企来说不啻为沉重一击,将迫使国产医械厂商加大自主创新,加速医械科技成果转化。不无欣喜的是,在本届展会上,我们已经看到国产医械厂商在高端产品中所占领的一席之地。

奥沃

中国首场“展会秀”

1993年成立于中国深圳的奥沃(OUR),是我国最早的伽玛刀品牌,被誉为旋转伽玛刀(又称中国伽玛刀)的开创者和引领者。虽然奥沃公司的放疗设备和医疗服务软件已在中国有100余家三级医院用户,但历年各种展会中从未见过奥沃的身影。

本次China Med成为奥沃在中国的首场“展会秀”,并推出两款放射外科解决方案——SupeRay™超越刀和CMRT平台旗舰产品TaiChi。

在2017年11月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郝捷院士曾就《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做主题发言,数据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肿瘤都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据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初先后三次对中国居民的死亡原因调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均在逐渐升高。

癌症的来势汹汹,对医疗手段更新换代的速度和临床有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展会上,奥沃推出的SupeRay™超越刀是PRO平台的第一款设备,主要应用于脑部肿瘤及功能性疾病治疗。作为国内第一台带有一体化移动式IGRT功能的头部伽玛刀,SupeRay™超越刀支持做无创分次放射外科或放射治疗,可以满足临床对脑部肿瘤及功能性疾病对治疗精度及治疗范围的要求。

另一款CMRT™的旗舰产品TaiChi,中文名为“太极”,产品如其名,暗喻融合中国古代的阴阳之道,跳出医用加速器与伽玛刀的局限性,用数码技术将二者融合为一体,取长补短,让多源聚焦与适形调强发挥各自的优势。

艾普强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

质子放疗装备堪称“最贵医疗器械”,但也以杀癌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而被誉为“治癌利器”。近年来,国内投资建立质子治疗中心的热潮如雨后春笋般迅猛涌来,赞誉者有之,担忧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在这场纷纷杂杂的热潮中,因其技术具有公认的尖端性,绝大多数质子治疗中心都是引进国外产品,国产质子治疗设备鲜被提及。因此,当本次China Med展会上出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艾普强”的展台时,无疑成为吸睛之作。

据“艾普强”的官方网站介绍,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是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的面向中国市场的质子放疗设备产业化公司。

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了中国最大机遇电子同步加速器同步辐射光源),和上海克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世界上主要质子放疗设备生产关键零部件制造厂家)联合参股,主要从事质子治疗肿瘤设备及加速器粒子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集成和维护。作为国内首台质子装置研制的实施主体,艾普强公司贯彻“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化思路,实现质子治疗设备国产化。

另根据新闻报道,早在2016年12月28日,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主体设备安装启动仪式,已经在上海瑞金嘉定肿瘤(质子)中心举行。

2017年11月21日,“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旋转治疗室关键设备的安装启动仪式在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完成,预计2018年底开始临床试验。从设计制造到装配检测,“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攻克关键技术十余项,取得发明专利两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企业技术垄断。

“艾普强”在展会现场提供的资料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守贤院士是该质子项目的专家顾问之一。

迈瑞

异军突起的国产超声品牌

近几年,以迈瑞为首的国产超声产品异军突起,对进口品牌形成了巨大冲击,改变了超声行业进口品牌三家独大的市场格局。迈瑞的成功突围,除国家政策对国产设备的大力扶持之外,其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也是重要因素。

今年1月份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迈瑞医疗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员领衔的超声团队共同研发,凭借十年的学术与产业化积累所完成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除高端智能妇产彩色超声Resona 8和Resona 6之外,迈瑞在本次展会还带来了SV800/SV600智能呼吸机、BeneVision N系列智能监护仪、三晶片CMOS全高清腹腔镜系统、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CL-6000i、太行血液分析流水线CAL 8000等重磅产品。

联影

打破国产TOF PET/MR研发空白

PET/MR作为高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领域最尖端技术的代表,被业界誉为“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其多模态多参数成像,对神经与肿瘤精准诊断领域研究有重要意义。然而,全球范围内至今能成功研发PET/MR系统的厂家不到三家,中国此前更无人涉足。

联影“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打破这一空白,其全部核心部件均为联影自主研发,国际和国内专利达上百件,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儿科疾病和肿瘤等临床领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目前,联影“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已经正式落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入驻核医学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也是上海地区第一台进驻三甲医院的PET/MR。

东软医疗

20年持续创新与积淀

自1997年1月中国第一台应用于临床的国产CT产品研制成功开始,东软医疗用20年的持续创新与积淀,带动了国内医疗产业崛起。本次China Med,东软医疗展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MR、XR、US、IVD、RT、PET/CT和影像云八大产品线

由东软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极速能谱CT——NeuViz Prime CT,具有0.259秒的极速扫描,采用Quald-sampling智能四重采集技术、iHD显微成像技术,搭载百万像素成像平台,可实现30lp/cm的超高分辨率精准成像,并在业内首创60kV超低剂量成像。

另一款展出的NeuSight PET/CT,获得了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大奖、红点设计大奖,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CE/FDA/CFDA三认证的PET/CT。其采用的PDR点扩散恢复技术,可提高图像分辨率;2.7mm空间分辨率,能够让微小病灶的边界细化提供比以往更精准的区分。

国产医械创新,春天已至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近年来,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下,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影像诊断设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个别产品,如超声、监护等设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渐显现。

而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利好政策的密集推进,以及各地涌现的新、改、扩建医院项目对医械配置的高度需求,这场被各方热议的中美贸易之战,或将成为“中国智造”的一个机遇,迎来国产医械创新的“春天”。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宝亭曾指出,我国医疗器械的创新应从医院和临床医生的需求、病人病家的需求、主要进口医疗器械的研究、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四个方面着手。

即将于5月19-21日在武汉举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暨中国国际医院建设、装备、管理及展览会展”(简称CHCC 2018),即是关注多样化健康需求对医院建设、基础设施、服务管理、临床业务等各领域的切实影响和整体推进过程,倡导系统化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平台。CHCC 2018共设12个主题展区,将吸引40,000多名专业观众,以及500多位行业领导、顶级专家学者和4500多名高级管理者、行业代表。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会首次将医学工程领域纳入现代医院建设全周期系统应用产业布局之中,同期同地召开“医学工程发展创新大会(MEDIC)”,全面探索医研企协同创新机制,致力于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构建。

无论公立医院还是非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配置规划和购置计划都是新建医院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医疗设备的配置水平直接影响到项目总体投资和医院后期运营管理。

CHCC2017对现场新建医院项目采购决策人的调研分析发现,92%的采购者对大型医疗设备有采购需求,87%的甲方认为在建设阶段运营维护企业就需要进驻到建设项目中,83%的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软硬件不适配问题。

由此,本次MEDIC特设关注医械创新体系的“医学工程发展创新峰会”,侧重医械研发应用的医企研创新机制论坛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论坛”、“医院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与运行管理专题论坛和“高值医用耗材管理应用论坛”以及“分级诊疗下乡镇卫生院创新发展论坛”、“影像中心规划建设与管理专题论坛”、“检验中心规划建设与管理专题论坛”、“妇幼健康与专科医院建设管理综合论坛”等多个针对专科工程建设、解决医院实际需求的学术论坛。

MEDIC将重点关注创新科技对医院建设、服务管理、临床工程等各方面的切实影响和转化应用过程,挖掘高度贴合临床的创新研发与创新应用的一体化模式,充分满足医院建设者和医疗设备应用群体的知识需求,优化服务流程,帮助医院打造恰如所需的医疗设备配置解决方案。

作者:Alicia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9143.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筑医台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