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E药经理人 > 正文

21家在华跨国药企业绩大比拼!看看你家排第几?

E药经理人229阅读2018-04-05
  • 应群众要求,详细版的在华MNC业绩盘点来了!

根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2017年21家在华MNC共实现销售约为1492亿元左右,平均增幅约为10%。辉瑞、AZ和拜耳位列三甲,销售额分别约为233亿元左右、200亿元左右和170亿元左右。增幅最高的为艾尔建,增幅达到22%,其次为艾伯维和拜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GSK在2017年增幅达到了18%,开始发力。

总体来看,21家MNC中,一半的企业增长率超过10%。而出现负增长的两家企业BMS和武田,其下滑幅度也分别达到了40%和19%。其中,BMS的实际下滑幅度为8%,其原因是在剥离了OTC业务后的所造成的统计差异。此外,像优时比和灵北,尽管销售额不大,但也都实现了相当不错的增长率。

1

艾尔建:医美之后是眼科

尽管2017年在华销售额只有8亿元左右,但艾尔建还是凭借超过20%的增长率成为增幅最高的MNC。

以眼科起家的艾尔建,率先在中国市场打开的领域却是医美。2012年至2016年,艾尔建在中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5%。全球CEO布兰特·桑德斯曾表示中国是艾尔建全球的增长引擎。

目前,艾尔建在中国共上市了四款医美产品,肉毒毒素产品保妥适、注射用玻尿酸产品乔雅登以及乳房假体产品娜琦丽和麦格,而它们也都是艾尔建在全球医美市场中的核心产品。据悉,艾尔建在未来还会向中国医美市场引入19个新产品和新适应症。

而在以医疗美容产品作为突破口后,艾尔建下一步要发力的就是眼科。其实在2009年进入中国之后,艾尔建就陆续将自己的眼科全线产品带进了中国,共包括青光眼、干眼和眼底3个主要领域的16个产品。不过虽然其中大多数产品已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都是上市多年的“老产品”。

艾尔建中国区总裁赵萍曾对E药经理人表示,艾尔建制定的五年愿景中,有一个就是希望让艾尔建中国的眼科业务也能够做到和医美业务一样。但这个并不容易,没有产品,只能是空话。因此加速新产品的上市是艾尔建要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

但与中国市场的火热相比,艾尔建全球却在2018开年的时候迎来了裁员。今年初,艾尔建宣布裁员1400人。其中,裁撤商务团队1000名员工,另外有400个岗位停止招聘。除裁员之外,公司还将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节省开支,但并未透露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相应可节省的具体金额。

2

拜耳:主动降价

拜耳的表现同样不错。不仅从销售额上来看位列前三,增长率也仅次于艾尔建和艾伯维。

处方药方面,2017年用于治疗一种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多吉美)和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瑞戈非尼(拜万戈)转移性结直肠癌和胃肠道间质瘤的两项新适应症相继获批。更为重要的是,2017年拜耳的明星产品利伐沙班相继在浙江、辽宁以及云南主动降价,其中在云南省的降价幅度达到了66%。

显然,对于跨国药企而言,无论是降低药占比还是将会大力推进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来的原研替代,主动申请降价无疑是保持市场占有率最直接的方式。利伐沙班在中国的专利期到2020年,而目前也还有一大波国内企业正在进行利伐沙班的仿制药申报注册,因此主动降价也被认为是拜耳应对竞争和专利到期的提前准备。

3

AZ:加速本土化

2017年,AZ在华的销售额近200亿元左右,仅次于辉瑞,同比增幅也达到了14.63%。实际上,2017年AZ全球实现年收入224.65亿美元,同比下降2%。而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也是AZ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亮点。

根据AZ年报,2017年肿瘤产品在华实现20%增长,肺癌产品年销售额达到4亿美元,非小细胞肺癌产品易瑞沙在华同比增长8%,另一乳腺癌主要产品芙仕得在华同比增长18%。

从产品来看,2017年AZ最受关注的产品无疑是泰瑞沙。这款第三代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不仅刷新了2007年化药注册分类实施后进口药在中国上市速度记录,也让本就竞争加剧的国内非小细胞肺癌市场战况升温。而对于AZ来说,手握易瑞沙和泰瑞沙两大产品,将更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非小细胞肺癌市场中大展拳脚。

目前,AZ拥有4个1.1类新药,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口服药物罗沙司他已经申请了上市许可,另外3个1.1类新药也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AZ中国总经理冯佶此前在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表示,希望未来每年能有2个创新产品在中国上市,无论是本土诞生或是全球引进。2018年,AZ计划将罗沙司他和全球年销售已达10亿美元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药Linzess推向中国市场,此外针对一些现有产品的新适应症也在开发过程中。

2017年4月,阿斯利康中国区老大王磊再度升职,成为“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和中国总裁”,负责管理数十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他也再次刷新了本土经理人在跨国药企中的最高职位记录,而由他一手打造的中国商业创新中心也在2017年正式启用。

去年底,AZ与国投创新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在中国成立一家股权均等、独立自主经营的合资公司迪哲,AZ全球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1更是亲自为新公司站台。新公司中AZ与国投创新股权相等,为大股东,另一个持股方为AZ中国创新中心(ICC)原团队。这样一个新公司成立,无论对于所有在华的外资药企,还是对于以国投创新为代表的中国风险投资基金而言,都是独具开创性的一个重要事件。

目前,AZ在中国的本土研发,一方面是自主研发,一方面是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发。与药明康德合作研发的2个新药已进入研究阶段,与和记黄埔合作的1个小分子化合物新药也在研发过程中。

4

失意者

两家业绩下滑的企业BMS和武田,无一例外,都在过去经历了架构调整。

2016年底,BMS解散了OTC业务及其团队,以满足在中国逐渐转型成为特药生物制药公司的定位需求。而有消息称,2017年BMS也对其销售架构进行了调整。有分析认为,剥离OTC业务是BMS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BMS中国区总裁林泰慷曾表示,BMS中国在整体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最合适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从而把目前在免疫肿瘤等领域的创新药带进中国。

BMS在中国正在进行战略转型,从一个基于慢性病的普药企业转向I/O特药企业,其PD1将不久后上市,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2017年, BMS的盐酸达拉他韦片(Daclatasvir,DCV)和阿舒瑞韦软胶囊(Asunaprevir,ASV)于获批进口上市,用于成人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此外,DCV同时被批准与其它药物如索磷布韦联合,用于治疗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目前,中国丙肝市场上除了BMS外,在跨国药企方面,还有吉利德和艾伯维。而本土企业方面,也有歌礼药业、东阳光药业和银杏树药业在此领域布局。把博路定在乙肝领域获得的成功复制到丙肝领域,这是BMS为丙肝定下的产品策略。

武田则在近两年内,中国区的高管人事变动相当频繁,不到3年时间已换了3任大中华区负责人。

2014年,武田基于全球架构调整提出“大中华区”规划后,在企业内部沟通、人力、销售、商务拓展、财务等各个方面重新为中国市场配置资源。2015年1月1日,野口晓出任武田大中华区负责人,2016年底由于家庭原因于2017年3月底离职。随后,2017年1月起,该职位由武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安邦暂时代行,8月后者宣布决定离开已工作7年的武田。9月,辉瑞原创新制药中国总经理单国洪接任武田大中华区新负责人并兼任武田中国总裁,成为武田新兴市场管理层委员。

作为一家日本企业,武田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内敛谨慎。而在单国洪上任后,也开始对武田中国的架构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原来的几个事业部整合为特药事业部和普药事业部两个事业部。

从2015年4月开始,在武田全球CEO克里斯多夫·韦伯的操盘下,武田开始重塑自身的全球竞争力,目标就是成为更具灵活性的一流制药公司。根据规划,武田将其所有区域商业部门划分为五个区域事业部和两个专科事业部,后者包括肿瘤专科事业部和疫苗专科事业部,并加大在新兴市场的投入。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9266.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E药经理人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