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I 吴诗雪
采编 I 吴诗雪、石薇
编辑 I 许梦竹
前言
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坐拥GDP第一城的上海,同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早的城市之一。
疫情以来的日子里,这座繁华的城市不断暴露出它的“脆弱”。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居民、奋斗在此的每一家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无数的老年人、养老企业也陷入困境。
挑战与机遇并存,苦难与希望同在。这些老人的困境并非“无解”,养老行业也并非一蹶不振。
相反,我们看到太多仍然在坚守的医护人员、辛苦经营的企业、转危为机的创业者.....面对疫情,他们不慌不忙,凭借平时打下的基本功,超前的战略眼光,以及非凡的魄力和勇气,在这样的“至暗时刻”继续发光发热,撑起一片蓝天。
为了近距离看到他们不动声色的努力,AgeLifePro联系了4位位居上海的养老行业同行,听他们讲述养老行业的“抗疫战事”。
part 01
应对疫情,功夫在平时
麦麦养老副总裁郭飞向AgeLifePro反馈,麦麦养老3月中旬就自动居家办公,以远程视频会议的方式沟通工作,最多时,一天有3到4场视频会议。
疫情期间,麦麦的智慧系统仍然继续运作。目前,线上的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至于现场的设备演示这样的线下业务,他们准备了一套设备和一位专门的后端同事负责。
在集中隔离点,麦麦接到了上海市内方舱医院的建设需求,主要是对呼叫报警装置的需求。“我们以极大的责任感和热情投入准备,但因为时间紧、需求量大、上海库存少、外地物流中断等困难,很可惜未能作出实质贡献。”郭飞遗憾地说道。
上海的养老机构很早就封院,在此期间,麦麦的售后服务人员一直跟客户保持顺畅的沟通,帮助客户维护软硬件系统,确保疫情期间的正常运行。
在居家方面,近两年麦麦已经为居家服务的运营方提供居家解决方案,包括老人的报警呼叫、主动预警、健康管理和服务预约执行监管环节。这些服务与支持服务的系统在疫情期间都保证正常运转,助力运营伙伴服务好老人。
麦麦很看重系统服务运营伙伴,不仅是疫情,在平常大的灾害性天气,包括台风暴雨,麦麦也会提醒客户,注意系统性风险。
“环境再难,限制再多,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是没有限制的。”
说道这里,郭飞向我们展示了一则案例——麦麦在上海嘉定区提供的居家上门服务系统,该系统覆盖了嘉定区近3000户家庭,遍布13个街镇,管理1400多名志愿者和护工。疫情前稳定的月服务单数是2.4万单。4月1日浦西封闭,从封闭至今服务单数是64单。这64单是困难情况下,必须服务的家庭,由护工走特别程序完成。
郭飞坦言,“我们的系统在如此困难的情势下还能帮助我们的运营伙伴完成服务,我们非常欣慰,也非常自豪。另一方面也看出疫情对居家服务的影响非常大,希望疫情早日缓解,恢复正常。”
作为小区抗疫志愿者的一员,郭飞还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小区的“抗疫战况”。他所在的小区,属于“熟人”小区,志愿者充分动员,志愿者户比1:5,防疫管理和服务关怀做得很细致。这些志愿者不仅帮助照顾、服务高龄独居老人,还协助社区、物业、业委会和基层党组织作好封闭期间长者的供保、健康、心理抚慰等日常小事。因此,生活在这里的老人被基层组织和邻里志愿者照看很周到。
上海这次很多防疫人员都是临时上阵,存在一定的人员调动不足的问题。但郭飞所在的小区,平时邻里互助就做得比较好,大家彼此熟识。居委会人员在管理垃圾分类、车辆进出的过程中,已经打下了居民基础,业委会主任也对所有人员,包括老年人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疫情期间的防疫工作也进行得井井有条。
part 02
奔赴前线,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图源:国药康养
国药康养主要布局业务有康护机构和护理站。其中,康护机构属于医疗机构,护理站提供居家上门护理服务。
疫情之初,国药康养根据上级卫生行政的要求,对所属医疗机构涉及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部门进行再梳理。加强机构入口管理,对进入医疗机构的全部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把关。合理规划和管控入院大门、门急诊入口、住院入口以及出入院通道路径,在醒目位置张贴防控措施通告,所有来院人员都要测体温、正确佩戴口罩、验健康码、行程码,在入口配备专门人员引导进出。同时,进一步规范预检分诊,配备有资深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
住院病区做好封闭式的管理,提倡非必要不探视,医护人员要求两点一线,在各个病区设置隔离病房,科学设定转运流程。
3月中下旬,上海疫情进一步升级,国药康养根据上级卫生行政要求,对康护机构的患者家属和医护工作人员,全部进行闭环管理,严格管控,以防发生院内感染,现已长达1个多月。康复医院除了承担原本的诊疗照护工作,还承担了三级医院的转诊工作,帮其分担人力不足的压力。下一步,将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恢复正常的诊疗状态。
护理站主要给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护理服务,由于是居家服务,人员流动,蕴含很大的交叉感染风险,是管理中的最大难点。国药康养在上海布局14个护理站。在疫情之前,每个护理站可服务1000多个老人,共服务上万名老人。
疫情发生之后,国药康养运营部第一时间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紧急调配防疫物资,确保疫情期间防疫物资能够配备到位。对所有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为所有护理员配置标准化防疫物资包。除此之外,公司运营部每天还通过现场或视频的方式,查看各站点物资是否配备齐全,了解护理员的防疫措施现场落实情况,如护理员在服务时是否佩戴口罩、是否及时洗手等等。
3月下旬,各个区逐步下达暂停长护险服务,国药康养根据上级要求停止服务,但工作仍在继续。护理站驻扎在各个社区,每天都以电话问候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了解老人需求。对老人提出的一些生活需求,与各个街道居委会联系,员工以志愿者的身份,为老人采购一些生活物资。
老年人代配药的需求很大,在确保员工防疫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员工可帮老人提供代配药服务,对其进行健康管理,比如上门测血糖、测血压等。老人的需求,员工会尽力帮助解决。这些工作都是以志愿者的形式进行,不收取任何费用。
对于部分服务的孤寡老人,安排护理员居住在老人家里,免费给老人提供24小时的照护服务,确保他们在疫情期间有人陪、有人管,平安度过这场疫情。
除此之外,国药康养的康护机构、护理站都在支援街道、社区的防疫工作,发动医生和护士,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工作,尽力减轻政府防疫的压力。
从康护机构,到护理站,各个严丝合缝,紧绷疫情防控之弦。为了确保这套体系正常运转,疫情发生之初,国药康养就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结合当地政策,制定专门的疫情防控方案,联动各个组、各个机构,成立了应急管理小组,包括医疗管理组、核酸采样组、院感防护组、人员管理及生活物资保障组、防疫物资和医疗设备保障组、信息保障和人文关怀7个小组,上下联动,最大程度保障机构和站点的正常运营。
医疗管理组负责统筹全院医疗护理的力量,维持正常医疗秩序,与上级卫健委沟通,对外发布信息。如果发现病例,做到应转尽转,跟上级保持一致。重点关注老年人急救、极危重症的抢救,确保医疗质量的安全。
核酸采样组负责核酸采样,对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采样结果负责,如果发现异常,根据应急预案流程上报。
院感防护组主要预防发生院内感染,严格进行三区两通道的管理,由各个机构的院 感部门负责全院消杀、院感的管理,环境的监测和所有工作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
人员管理和生活物资保障组由人力资源部全权负责,在闭环管理中做好预警和启动,快速精准统计人数,为隔离员工提供生活保障和支持。
防疫物资和医疗设备保障组负责统计防疫物资、医疗设备耗材和药品的库存和发放情况,各分管部门汇总到院办,跟供应链对接,及时增补。
信息保障组负责建立总部的信息上报平台,每日上报,不瞒报、不漏报,有情况立即上报,24小时在线做好应急。
人文关怀组为员工提供人文关怀服务,尤其是单身独住员工,帮助解决员工家庭的实际困难。此外,公司还联系上海的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以及知名社工,安排线上讲座,宣传防疫知识,进行心理疏导,讲座反馈不错,直播上线人数几千人,真正关怀员工心理。
现今,国药康养正向信息化、科技化转型。凭借与旗下国大药房的合作,以智能药房为点,辐射周边社区,形成点、线、面、片的智慧化配药、买药、取药、用药便捷模式,解决疫情期间老人的购药难题。
此外,国药还发开远程机器人,布局于养老服务中心、驿站,为老人提供线上问诊、专家挂号、健康教育、中医养生和心理疏导服务。
为了确保老年人的需求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国药康养提供了多种联系方式:
这次疫情,暴露出老年人的很多刚需需求。作为央企,国药康养肩负起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奔赴一线,持续为老年人提供关爱和帮助。现在,康养已经在很多街道、社区行动起来,但光凭一己之力真的能力有限,不能全部覆盖。因此,国药康养也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关怀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共同奋战,早日战胜疫情,重见彩虹!
part 03
全封闭中的养老机构正在高效运转
4月15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彭沉雷回应说道,上海一直把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从严从紧加强管理:
第一,自3月1日起,要求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停止探视;3月10日起,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人员不进不出。4月2日起,又进一步从严强化养老机构的物品物资和人员管理,禁止院外与院内人员私下传递物品,明确各类快递、物品必须严格消杀方可入院。
第二,对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其中,工作人员每两天一次,老年人每周两次,有部分机构补充开展了抗原检测。
第三,加强环境消杀。开展养老机构预防性消毒专项行动,特别是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加强消毒消杀频次,确保环境卫生。

第四,加强疫苗接种和中医药预防。在疫苗接种方面,一方面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通过积极引导,在征得老年人和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做到“能种尽种”;另一方面,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要求“应种尽种”,对因各种原因未按要求接种疫苗的工作人员,全部调离一线岗位,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老年人的服务工作。
同时,按照《上海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工作方案(2021版)》,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及工作人员的中医药预防干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
养老行业专家,有多年养老项目咨询、营销经验的朱彤告诉AgeLifePro,疫情虽然对养老机构运转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但其影响并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大、那么严重。
部分营销人员目前无法开展营销工作,只能拿基本工资。但住在养老机构内的老人,仍然照常生活,养老机构也在高效运转。从财务层面来说,养老行业受疫情的冲击要比其它服务业小得多。
相比较2020年那场疫情,由于是发生在春节期间,员工回家过年,人力调动不足,再加之没有准备,因此遇到很大的挑战。而如今,养老机构已经有过一些封院的应对经验,可调动的人员也更为充足,因此维持生活秩序并不成难题。
不过,现在养老机构内面临着两个很现实的问题:
一是吃饭问题。从4月9日开始至今,如何维持原有的菜单,保证老人能像疫情之前那样有丰富的选择,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挑战。以前一顿饭能够提供5-8道菜,但如今可能只有2-3道菜了,菜式明显减少,最困难的那几天蔬菜也供应不足。但对大部分养老机构来说,最近的供应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二是垃圾处理问题。由于人员紧张,不断减员,导致有些地区养老机构的生活垃圾外运发生困难。
关于疫情居家办公的生活,到目前为止,他和太太认识的人中间还没有阳性病例,他们的生活也可以维持,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过,他也谈到,对于那些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单身人士,集中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独居的老人、病人,他们的生活还是受到很大影响,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关注到他们的需求,及时运送物资,保障他们的生活。
part 04
疫情“危”“机”并存 老年市场仍有无限商机

聚晚晴是上海领先的退休玩聚综合运营平台,以玩聚酒店为主体,辐射文旅、文娱、熟龄传媒、退休学院。现今,聚晚晴在江浙沪等超30个城市拥有超160家会员酒店可供预订。疫情期间,由于全体居家办公,聚晚晴的线下业务受阻,98%的合作酒店都被征用或被停业。
聚晚晴坦言,疫情对公司业务影响巨大,但他们并不悲观。在创业之初,聚晚晴就从公司顶层部署出发,在股权和财税方面做了很强的闭环。而且,公司始终考虑最坏的市场预期,以终为始,筹措布局。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他们认为创业者就是要不断冒险,遇到痛苦和失望,无可厚非。但只有在苦难中成长,才能真正成功。
战略层面,聚晚晴立足长远,关注半年之后公司的经营现状和市场地位,不为一时的收入增减影响,而是坚持清晰的战略规划,及时战略止损,客观看待亏损的业务,并大力转型,制定新的发展计划。从线下往线上,从产品到内容,从用户到流量的运营,无一不体现他们的魄力所在。
首先,从产品运营过渡到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以社群为聚焦,发力短视频业务,出产有关抗疫、美好生活方式的视频,吸引用户。社群这一载体,也可以作为沟通工具,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公司运营一年多以来,用户基数为6位数。在疫情期间,他们的一条视频就可吸粉达到5位数,而且用户年龄相对精准。如此成绩,离不开聚晚晴在前期的缓慢积累、精耕细作。
数据显示,上海有将近570余万退休职工,这其中有很多独居老人,在这样困难的时刻,大家心理普遍脆弱,一声问候、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能够很好地释放中老年人的精神压力,这比平时的100个电话效果还好,对于退休长辈而言更是如此。
他们承认,前期对线上业务并不够重视,现在重视起来,效果也立竿见影。可见,在任何经济条件、任何市场环境下,都充满机会,只有善于捕捉机会,找到更多机会,才能创造价值。
此外,聚晚晴也从单一产品链转为多元化产品链,计划在疫情结束之前调整为6条产品线,一是聚会酒店;二是养老社区;三是晚晴时令;四是晚晴果园;五是照护机器人、辅具家居设备;六是老人鞋等。
这6条产品线,目前已经完成了前3条,第4条产品线晚晴果园正在规划中,第5、第6条产品线后续将会继续发力。在几个月时间内,调整6条产品线的布局,是不小的挑战,但聚晚晴有信心能够做好。
创业公司必须要将战略亏损考虑在内,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战略亏损是必然的。但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也并非一无所获,团队的执行力、士气,用户流量,后期的企业精神都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得到锻炼。
而且,在劣势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下去,更需要坚守。坚守的方式也很简单,第一,抓住用户需求;第二,产品必须过硬;第三,不去做没法驾驭的陌生领域。
经历了疫情的冲击,聚晚晴判断,老年市场仍然有很多商机。最重要的,也是最确定的一点是,老年人的消费意识有了很大改变,他们更舍得花钱了,重视价值而非价格,愿意为追求美好生活花钱,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且他们的孩子也将会更愿意鼓励父母消费,支持父母拥有自己的退休生活。
聚晚晴反馈,疫情也暴露了一些过去被忽视的问题,这也应该是企业应引以为鉴的:
第一,创业公司要部署好3层业务链,主营业务、增长业务、种子业务要能够更新迭代,持续升级。
第二,更加关注线上,未来线上将是中老年市场的一大趋势,无论做什么产品,都要试图去接近线上的模式。
第三,对于传统旅游行业,要注重附加文娱,增强产品的文化属性。
同时,疫情期间,聚晚晴也看到老年群体所暴露出一些需求,需要紧密关注:
一是中老年常备药,目前居家常备药仍然有很多不足,很多封闭在家的老人都因为无法买到药品而拖延病情。
二是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也应该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学会网购、社区团购等,跨越数字鸿沟。
三是退休后要建立自己的圈子,积极走出家门,拓展朋友圈子,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充实老年生活。
结语
疫情不断反复之下,养老行业仍然在逆境中徐行。
在与同行对话交流时,虽然不乏困境、挑战、严峻、压力这些词汇,但在此之外,主动性、乐观、关爱、行动、改变、责任等关键词更为多频。也许,对于养老人而言,本不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他们一直在路上,他们一直在行动。
最后,希望大家继续加油,战胜疫情!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行动起来,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共同筑牢疫情防控之网。上海加油!养老行业的春天还将继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