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良医财经 > 正文

东软医疗:好生意不需要概念

良医财经130阅读2022-05-13


中国第一台CT、第一台DR、第一台超导磁共振、第一台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血管造影机等等背后都有着同一个的制造商——东软医疗。

东软医疗在中国CT市场占有率中已持续多年销售额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CT设备保有量也是国产第一,仅次于GE、西门子、飞利浦。

这家创造了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多个第一的老牌企业,如今路向何方?后来者不断向上,东软医疗如何应对?如何持续创新突破进口厂商市场垄断?

良医财经「产业观察」第56篇。

‍⚕️ 主笔/ 阿布

✂️ 文章架构师/ 丹丹

出品/ 良医财经

01

一部东软医疗史

半部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史

1989年的一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的检验室里,一台从美国买来的CT机出了毛病,但找遍了医院都没人能修好。要知道,为了购买这台CT机,医院花费了高额的外汇。如今设备坏了,想要修好,就必须聘请美国的专家来维修。

美国方面给出了修理费用清单:从专家上飞机开始按照小时计费。此外,需要更换的零部件也需要从美国转运。医院无奈,委托沈阳市卫生局,决定放大范围在全省公开招标,找到能修理CT的人。这时,来自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的郑全录、李甲递教授凭借他们在计算机、电子、机械等方面掌握的综合知识,修复了“瘫痪”的CT,并大大提高了整机性能和可靠性。正是这次“CT复活事件”,引发了专家们一个更大胆的梦想——要制造属于中国自己的CT!1989年,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中心成立,国产CT的整机研发也正式开始。

1994年,“研制中国CT”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国产CT原型机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检测。1995年,时任东软集团董事长的刘积仁,在项目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毅然投入资金为国产CT的产业化提供支持,将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中心并入东软集团进行项目孵化。

1997年,中国第一台全身CT终于在东软下线。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美、德、日、荷之后,第五个能够自主制造CT机的国家。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仅仅3年之后,东软医疗就将中国产的CT机销往了欧洲,并启动了全球化战略。

中国不仅有了自己的CT机,还将自主研发的产品销往外海,这在当时,震动了整个行业。东软医疗也打破了三巨头称霸CT市场的局面,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医疗设备厂商行列。

东软医疗有如神助,在CT机之后,又先后研发了中国第一台超导磁共振,第一台DR、第一台三维彩超……可以说,一部东软医疗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国医疗影像设备的历史。

中国医疗影像行业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后。50年代,万东医疗为代表的一批国有医疗设备公司先后成立,但8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飞利浦、西门子等外企走入中国市场,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大杀四方。

尤其是高端PET/CT、MR 和 CT 等产品,进口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技术受制于人,在市场竞争中,最早一批成立的国有企业面临体制改革。

伴随着东软医疗等第一批民营医疗影像企业崛起。本土企业开始向国际化转型。过去数十年,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融资,一直是投资机构关注的热门领域。

资本关注之外,医改政策的优化,也使得这一市场持续增长。2020 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已达到 537.0 亿元。

02

后来者不断居上

但好生意不需要概念

更加开放的市场,挑战者也更多。

2020年,据各省医疗机构公开信息统计,全国CT采购数量总计4104台套,三大外资企业总销量占比降至六成以下,国产品牌销量大增。其中,联影医疗占比23.23%,而东软医疗仅占比8.73%。在增速最快的“64、128层CT机(中档机型)”市场中,东软医疗占据12.6%市场份额,而联影医疗也接近8.3%了。

后来者不断向上,东软如何应对?

从目前看,东软的医疗分四大部分,这四部分有一定的联动性,如果彼此合作得当,可以构成为一个完整的医疗生态链,包括: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CT、MRI、DSA、X光、超声等)、MDaaS(Medical Devices and Data as a Service,医疗设备和医疗影像数据服务)、设备服务与培训、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

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称,按2020年的已安装系统总数计,东软医疗是中国国内最大的CT系统制造商,市场份额为10.6%。按2020年的销量计,该公司亦是中国最大的CT系统出口商。

按收入计,东软医疗在中国CT制造商中排名第五,而前四大市场参与者中有三家为海外CT制造商,一家为国内制造商。东软医疗表示,其在10个国家设有子公司或办事处,向110余个国家的客户销售产品。

当前,提供医疗设备仍然是东软医疗的核心业务。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19.12亿元、19.08亿元、24.59亿元;毛利分别为7.63亿元、7.38亿元、9亿元。

东软医疗2018年、2019年、2020年期内利润分别为1.69亿元、8204万元、9276万元。东软医疗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13.2亿,上年同期的营收为11.42亿;毛利为5.09亿元,上年同期的毛利为4.43亿元;期内利润为8795万元,上年同期内利润为4492万元。

在CT这个细分赛道,无论是高端线、还是中低端线产品方面,东软仍然有强大的核心实力。尤其是高端产品,想要有稳定的性能,软硬件实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在强势项目CT产品中,营收占比约一半。而由CT起步,经过20余年发展,东软医疗的产品线已经不只是单一CT,包括CT、MRI、DSA、DR、PET/CT、放疗设备、超声、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8个方面,是国内医学影像领域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

03

核心设备是今年

医疗数据是明天

目前 CT仍然是东软医疗最核心的产品线,2020年其CT产品收入为12.9亿元,占整体收入的52.6%。但2020年东软医疗DSA产品收入猛增至3866万元,同比增长313%。DSA的异军突起,给东软医疗带来了可观的成长预期。

近几年,东软试图通过DSA产品,打破营收瓶颈。

今年1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王现青教授指导下,心律失常二病区陈柯博士、宋卫锋主治医师应用DSA引导机器人磁导航系统支持下的射频消融技术,成功为一名复杂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手术。这是国内中西部地区成功实施的首例磁导航系统支持下的射频消融手术。

开展此项手术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是国内中西部地区首家使用DSA联合机器人磁导航系统的医院。术中所用的DSA,正是东软医疗高端落地式血管造影系统NeuAngio 30F汉·光武。

此前,东软医疗与美国Stereotaxis公司强强联合,达成战略合作,高端落地式血管造影系统NeuAngio 30F汉·光武与磁导航心脏消融机器人(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无缝匹配,开创了心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精准治疗新时代。

但比起产品带来的可观增长,东软医疗还有更大的野心:在东软医疗的规划中,提供医疗设备和医疗影像数据服务,将是未来增长的核心。

数字化转型倡导者菲利普·格维尔曾说:“如果说数据是新石油,人工智能是一种新能源,5G是新电网,那么中国就是新的欧佩克。”

这一次数字化的风口之上,东软医疗推出了MDaaS(医疗设备和医疗影像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医学影像服务、基于影像的临床解决方案及医学影像研发服务。目前平台已帮助医疗机构存储、管理或处理超过四百万组影像数据,使超过1000家医疗机构能够对超过一百万份临床病例进行远程诊断。

在基于MDaaS构建的生态系统中,各方参与者创造、传递、获取价值的方式都得到了系统性的重新定义。

对于医院和医生,MDaaS可以为他们提供配置完备的医学影像设备、成熟便捷的影像数据云存储、远程诊断服务、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对于患者,MDaaS能提供与患者电子病历结合的个人医疗影像记录、更快捷准确的AI辅助诊断以及远程专家诊断,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诊治。

对于政府,MDaaS可以帮助政府节省医疗支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对于研究合作伙伴,MDaaS为临床专家、研究机构和学术机构等提供平台,使其能够在临床研究上展开跨学科合作。

对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如技术公司、专业放射科医生及提供远程咨询的医生),MDaaS提供专门的平台,使之能够开发供医疗专业人士使用的应用程序,接入广泛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网络,以实现产品及服务盈利。

多方共赢,让MDaaS平台得以快速发展起来,截至2020年底,东软医疗MDaaS已帮助医疗机构存储、管理或以其他方式处理380万组影像数据;让超过1000家医疗机构在超过580000个临床病例中接受远程诊断。

2021年上半年,东软医疗MDaaS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至近8000万元,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相信影像数据服务市场将成为各方奋力争夺的下一个蓝海。

国内高端医疗设备还呈现出日益增强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东软医疗MDaaS平台可为医疗机构提升诊疗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一站式智慧影像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使MDaaS更加强大。

如今,东软的MDaaS平台或许将为这一老牌企业,趟出一条创新之路。

04

良医财经的思考

一场和平时代的竞争,产品、市场、资本三手抓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东软医疗CT市场份额为10.6%,按收入计,东软医疗是2017年至2019年中国CT扫描仪的最大国内生产商,以及2020年中国

CT扫描仪的第二大国内生产商。按2018-2020年的销量来看,其是中国CT系统的最大出口商。

业绩出群,东软也在努力走上资本市场。纵观过去,一些老牌企业在市场上率先打破了技术垄断,反而是在“和平时代”的竞争中,逐渐落败,被新生企业所赶超。

这无一不说明,企业要长青,需要永葆创新。

一直以来,东软医疗在以CT设备为首的赛道里领跑。如今,随着注册制进一步落地,企业上市并非难事。这也说明,上市成为企业发展的某个阶段,而绝非终点,未来,运营资本的能力,将决定企业发展的速度。

在美国宣布制裁名单后,中国开始加速硬科技及产业链上卡脖子环节的研发。作为中国CT行业的领军企业,东软医疗有独特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趋势下,东软医疗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及资本创新。

数据显示,2030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1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东软医疗的天地广阔。未来,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东软医疗能否持续打破进口厂商相对垄断的格局,机会与挑战并存。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39533.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