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贝壳社 > 正文

贝壳问卷001 | 颠覆医疗版图的医生集团,有哪些模式、风险、投资回报?

贝壳社47阅读2016-11-20

文 | 刘畅

编者按

如何让一篇文章浓缩中国医健意见领袖的核心观点?


如何让思想洞见牵引政策、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进程?

 

如此高的信息密度,如此高的信息含金量,非问卷调查,无法实现。

 

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问卷调查。贝壳社严格筛选填写对象,认真习得知识图谱,反复梳理逻辑链条,系统书写问卷报告,并以可视化的数据图表方式呈现。我们相信,这一“定向问卷+轻报告”模式,能够更快地把创新创业领地的高端思想资源,传输给我们的用户。


近两年,“医生集团”在中国兴起,作为医疗服务市场化的一种积极尝试,医生集团由于聚合了大量医生资源,不仅成为药企、民营医院争夺的对象,也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优质标的。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长远测算,医生集团可能达15%-20%的医疗服务占比,市场潜力可达4000亿元。


为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2016年11月初,贝壳社与博德嘉联联合发起了一次主题为“医生集团风向标”的高端问卷调查活动,面向医生集团(14家)、投融资机构(8家)、企业(9家)、医院(13家)、政府部门(3家)、学会组织(5家)、媒体(1家)等各领域的意见领袖定向征集了一共56份问卷。




现状篇


得医生者得得天下,得品牌者得医生




资本市场中一贯有“得医生者得天下”的说法。资本对医生资源的垂青在本次调研中得到印证,86%的受访者(46人)都认为,优质医生资源的聚合能力是医生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对于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医生筛选机制是医生集团天然具备的能力。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医生集团成员,大多是那些敢于走出体制,不用借助医院平台执业的医生,如肝胆外科专家谢汝石、胃肠外科专家林锋、神经外科专家宋冬雷,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心血管专家沈法荣等。作为优质医生资源高度集中的组织,医生集团的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而对于医生而言,医生集团最大的吸引力首先在于医生的价值回归(38人选择)。培养周期长、高风险、高专业是医生的职业特性,而行业的高度行政垄断造成医疗服务价格扭曲,医生劳动价值长期得不到合理体现。跳出体制、不再受雇于医院,加入自主定价的医生集团成为医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全新路径。

另外,作为高知识分子群体,医生还有打造个人品牌,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诉求。正如谢汝石所说,“医生的价值不只是金钱上的价值,学医的人都有一种情怀,希望成为大医生、名医的情怀。”


然而,传统的公立医院由于过于强势,一定程度上将医生的个人品牌弱化、消解。而与之相对,医生集团对个人品牌的塑造能力(44人选择)则成为其“笼络”人才的另一优势。




那么,医生集团的品牌又靠什么来打造呢?


50名受访者认为是集团医生的技术实力,也有几乎对等数量的人(47人)选择服务质量水平。“医疗的本质在于技术和服务,医生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谢汝石的观点和大多数受访者的看法不谋而合,跳出“院墙”之外的医生集团,参与市场竞争,将更加注重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医疗服务。目前大多数患者自费选择医生集团也是这个原因。


医生集团最大瓶颈:支付方缺位





无论从医生集团自身的发展瓶颈,还是从产业链的完整性来看,保险机构,也就是医疗支付方的缺位,是目前最核心的问题。


据悉,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医生集团的客户都是自费病人,即使旨在服务社区的全科医生集团“于莺医疗”,据于莺本人透露,到其落地诊所—— 美中宜和就医的病人,95%以上都没有使用医疗保险。




另一方面,医生集团也给我国商业保险和补充保险的发展带来契机,约60%(35名)受试者看到了保险和医生集团合作的前景。


据悉,目前已经有很多商业保险公司主动向医生集团伸出橄榄枝。例如,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已经与泰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向博德嘉联医生集团支付保险客户的医疗费用。


谢汝石认为,保险与医生集团的联合不但可以减少医疗浪费,控制保费的开支,而且还可以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医生服务和健康管理、康复和医疗照护等。在他眼中,保险与医生集团共荣的局面已经打开。


自由执业政策落地难,亟需政策解绑





调研结果显示,有35名受访者表示,医生加入医生集团最大的顾虑是政策前景不明。而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39%受访者选择),以及公立医院取消编制(32%受访者选择)两项政策的落地,将最大程度消除医生的顾虑。


目前,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政策环境最宽松的是天津市和广东省,两地对医生采用区域注册制度,医师经注册后,执业地点分别在天津市和广东省,在对应区域内其他执业机构执业,不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即使如此,医生要想跨区域多点执业,仍然只能用“会诊”的名义。


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真正落地尚且困难,而大范围触及医护人员利益的“去编制”更是道阻且长,短期必然造成阵痛,但长期来看,这将是实现医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由之路。


未来篇


医疗机构关注营利,不是坏事




56名参与者中,有多达53名都认为,医生集团带来的最大社会意义,是让医生收入阳光化,合法化。


目前, 市面上大多数医生集团大都不是医疗机构,目前只有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有了医疗资质。但营利性并不等于失去医疗的公益性,在谢汝石看来,这反而是件好事,“作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生集团对医生的技术价值不但做出阳光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定价,而且还可以合法收费和纳税。这样不但大大加强了医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减少医生和医院对于药品和检查收入的期待,让医生真正回归医疗。”


摸石头过河,合伙制or公司制,这是一个问题




调研显示,大多数受访者(62%)认为,合伙制更有利于医生集团进一步扩张,但同时也有超过1/3的人选择公司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生集团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于发展模式,各家都还在探索当中。但中间也不乏扩张迅速的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和卓正医疗。或成立子公司,或成立子集团,这三家医生集团的触角都已伸向全国。据悉,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目前采用的是公司制,其创始人宋冬雷曾在第一届医生集团联盟会议上表示,适合初期医生集团的形态可能是公司制,但长远看,合伙制或更利于集团后期发展。


 “医生集团的发展模式是根据创始人和集团的盈利模式决定的。”谢汝石的博德嘉联就采用了“股份公司+合伙人”的混合模式,其核心股东是创始人,是医生。与此同时,博德嘉联又以合伙人公司成立了一个股权激励池,将其主要高管的激励、员工的激励、医生领袖和贡献大的合约医生的激励都放在合伙人公司里。


凯撒模式受追捧 中国医生集团生态在形成




调研中,近70%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医生集团未来最好的外部生态模式是“医生集团+医院+保险公司”。


在谢汝石看来,中国的医疗市场还没有形成,市面上还没有完善的第三方诊断、手术和住院平台,“中国的医生集团要顺利探索走下去,至少需要联合医生集团、医院平台、互联网和保险。在部分医生集团建设的平台完善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多的医生集团联合和加盟,中国医生集团的业态才会得到完善。”


实际上,“医生集团+医院+保险公司”就是美国著名的凯撒医疗集团所采用的HMO模式。凯撒医疗集团模式最大的特征有四,即:保险与医院、医生一体化;整合、协同的服务体系;精细化、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以信息化为支撑。

以此看来,HMO模式并非医生集团、医院和保险公司的简单结合。要复制凯撒模式的成功,至少还要进一步打通医疗信息壁垒、优化运营和管理流程,探索与保险公司和医院深度协同的办法。


文 | 刘畅

转载请注明来源:贝壳社(微信号:iBio4P)


· END ·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大咖与干货云集,第六届Bio4P精准医疗创新论坛在杭举行



“贝壳传媒”独立品牌揭幕,探索大健康内容的未来之路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7679.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贝壳社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