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县域卫生 > 正文

基层请注意!大医院已“割肉”, 你做好准备“吃肉”没?

县域卫生25阅读2016-12-01

“对准大医院肥肉的利刃终于落下,而发往基层医院的鲜肉已开始运送。”


今天,类似的评论开始在医疗圈传播。


众人所指的,正是12月1日起,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开始实施的六条利好新政。这些新政必将如蝴蝶开始扇动的翅膀,在中国医疗界引发一场改革风暴:


社区用药目录完全完全与大医院一致啦、

四种慢性病能开两个月的长处方啦、

上门医疗服务也能纳保啦……


不是嫌弃社区医院的医保药品种类少吗?不是嫌弃慢性病频繁开药麻烦吗?这回全都不用担心了。总之,够参保人乐一阵子的。

 

基层只能用基药的规定从北京开始彻底打破了,来看看北京最新医保政策向全国基层传递了哪些好消息呢?

 

为方便老百姓就医用药,从12月1日起,北京医保放出六大新政:


●大医院医保药品在社区医院可使用报销

12月1日起,北京市将统一社区和大医院医保药品报销范围,医保患者到社区等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均可以执行大医院的药品报销范围,大医院使用的药品在社区都可以使用和报销。


对于很多药只能在大医院买得着,社区买不到的问题,人社局今日表示,医保社区用药报销范围与大医院统一后,社区等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治疗需求,及时配备相关药品,方便患者就医用药。


●参保职工在社区就医门诊报销达到90%

在医保报销上,本市进一步加大在社区就医的倾斜力度,全力保障参保人员在社区就医用药需求,减轻个人医疗费负担。据介绍,目前,本市参保职工在大医院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70%,如果参保人员到社区医疗机构就医,门诊报销比例可达到90%。


来个真实案例,职工王女士患糖尿病多年,长期服用的一种降糖药每年药费5200元。在三级医院报销的比例是70%,个人负担1560元。如果王女士在社区就医保用这种药,个人负担只有520元,每年就可以节省1040元。


●四类慢性病社区可享两个月长处方报销

对于患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此次北京医保政策也作出调整。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这四类慢性疾病患者,符合病情稳定、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等条件的,卫生计生部门明确社区医生可以按照慢性病管理的有关要求,开具不超过2个月量的常用药品。

 

符合上述要求的长处方药品费用,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


●居家上门医疗服务的费用纳入医保报销

2016年,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出台了开展居家上门医疗服务的通知,表示可通过巡诊等方式开展居家上门医疗服务。

 

为保障上门巡诊工作的顺利落实,方便百姓就医,北京市医保部门明确,居家上门医疗服务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医保规定的,由医保基金予以报销。同时,对定点医疗机构也提出要求,要为参保人员做好医疗费用结算服务。


●家庭病床费用医保报销起付线降低50%

从近日市人大举行的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新京报记者据悉,北京市社区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起付线预计可以降低50%,由1300元降低至650元。

 

另外,治疗性家庭病床可以转往社区卫生机构或大医院,大医院也可下转到家庭病床,实现双向转诊,并视为连续住院。老年人家庭病床转出至医院的,只收取家庭病床起付线650元,不再收取转入医院后的住院起付线。由大医院转至家庭病床的也不再另收取家庭病床起付线。


●转诊转院报销在一周期内不另算起付线

按照此项政策,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治疗时,因病情需要,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转诊转院的,发生的有关医疗费用,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住院期间需转诊的,由主管医师填写《北京市医疗保险转诊(院)单》,转出后24小时内办理入院手续的,医疗费用按连续住院计算,在一个结算周期内转入医院不再收取起付线。

 

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门诊就医时需转诊的,由医师填写《北京市医疗保险转诊(院)单》,在转诊期限内转往其他定点医疗机构的,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均按规定纳入报销。这里转诊不局限于本人选定的医保机构,而是由医师在北京市所有的定点医疗机构中决定转诊,转诊后均可按政策报销。

 

随着新政策的推出,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分级诊疗的推进,不断提高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大医院也会受到冲击。到去年底,同仁医院年门诊量的增量终于从两位数降低到个位数,去年门诊量的增加在3%左右。如果分级诊疗理想推进,像我们这样的大医院门诊量可能不会继续增长,甚至负增长。

 

从这六大新政具体内容看,通俗的讲就是:大医院要割肉,小医院要吃肉。

 

新政的背后是促使大医院分流病人。

新政实施后,北京市参保职工在社区就医门诊报销高达百分之九十,而在三级医院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只有百分之七十,相差了二十个百分点。再加上其他新政大力倾斜社区医院,可以想象,三级医院的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开药的患者将被彻底分流。

 

北京哪些三级医院受新政影响最大?

目前北京的三级医院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本地医保病人在本院就诊比例较小医院,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第二类是本地医保病人是本院就诊人群的主体。特别是后者,新政实施后将极有可能对这些医院造成重创。

 

北京新政向全国传递出了什么信号?

全国医改看北京。北京这次新政向全国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大医院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充分利用医保杠杆作用合理分流病人,北京医保新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呼之而出。可以预见,一旦新政在全国各省市全面实施推开后,全国所有的三级医院都将不得不考虑病源的问题,包括像北京协和医院这样专看疑难杂症的医院,也同样将面临这个问题。

 

原因有二


首先:顶级医院的医疗水平相差无几。

从医疗技术发展看,目前各省级医院的医疗水平与北上广地区的医院差距逐渐缩小,优质医疗资源扎推的北上广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随着医改的持续推进,大病不出省已经为时不远。


其次:国家要大力发展县级公立医院。

医改中国家提出了要使病人在县域内的就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为实现这一目标,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中提出,国家财政投入将大力支持县域公立医院建设和扩建投入。随着县域公立医院不断扩建和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如果真的有百分之九十的病人在县内就诊后,对大医院的打击将是空前的。

 

所以,大医院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越来越严峻,如何定位、如何转型、如何发展考验着每一个大医院的头头脑脑。

 

北京市基层医院扩充药品目录、上门服务给予医保报销、基层门诊报销比例加大等突破,对全国基层医院确实传递了一个好的信号,希望能对基层力缆狂澜。

 

(本文来源:综编自新华网、职人职说等)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8545.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县域卫生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