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崩!那些年医生遇到的暖心事儿,这是我们坚持的理由

STORY
小男孩的故事
海水退潮后,很多鱼搁浅在海滩上。一个小男孩见状,拾起鱼往海里扔。一个路过的人不理解地问,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
小男孩一边救鱼一边回答说:至少这条鱼在乎!随即又将一条鱼扔回了大海。
孩子是单纯的,执着的,甚至执拗的。
而当医院暴力屡见不鲜的时候,当医生被迫与病人家属对簿公堂的时候,当面对学生“我们还该不该做医生”的质疑的时候,我问我自己,如今的我,能以如此的执着面对一件我们认为正确,并且值得追求的事情吗?
一条哈达,一句“扎西德勒”
有一天下午,我出完门诊已经六点多了,这时诊室的门被推开,走进两位穿着传统服饰的藏族女病人,一个看起来30 多岁,另一个大约60多岁。
她们一进屋就跪在了地上,我赶紧把她们扶起来,询问后得知是女儿带着老母亲坐了3天火车来到北京,想治疗当地无法处理的严重的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她们的普通话都不是很好,我了解了老人病情以后判断她需要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给她开了住院通知单,并且照顾她的实际情况,尽早安排她住院手术。
老人术后恢复得非常顺利。老人可以出院了,临走时,她的女儿到办公室找到我,说:“我们怎么也没想到过在北京的大医院能这么顺利的看上病还做了手术。本来带了一些虫草准备所谓找关系、送礼,可这几天经历的一切让我和母亲备受感动,我们给您献上一条随身带来的哈达,表达我们对北京医生最崇高的感激,扎西德勒!
一条珍藏多年的短信
“周大夫您好!我是月初做斜颈手术的刘相成小朋友的妈妈,我们已经回到乌鲁木齐,孩子情况很好,缩脖子的问题,我们在坚持给他按摩和提醒。手术成功,家人朋友都特别高兴,也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您或家人来新疆,请一定和我们联系,以尽地主之谊!祝您万事如意!”
这是一个6岁小患者的母亲发给我的。孩子由于先天性斜颈畸形,出现了明显的外观异常和神经功能损害,父母带着孩子辗转全国多家医院求医,皆因手术难度大没有被接收。
面对高难度手术,骨科颈椎专业组组织过多次讨论,从术前准备到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到术后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制定了好几套方案。麻醉科主任亲自上阵为孩子做全麻处理。ICU科主任还专门准备了适合小孩用的吸氧管、气管插管等。我们还将骨科刘忠军主任3D 打印技术研究团队的成果,创新性地应用于孩子的手术中,根据术前的CT 资料,为其量身打印出三维立体颈椎模型供医生术中定位参考。
最终,在多个科室的努力下,经过8个小时的奋战,小朋友的手术非常成功,手术以后,我在微信里说:“ 今天手术台上的孩子是幸运的,不是医生,可能永远体会不到看见孩子父母开心笑容时的满足感。”
每当我看到办公桌上洁白的哈达和手机里的这条短信,我想,刚才问自己的问题已无需回答。
在质疑和困惑面前,大师这样对我说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安慰,是平等的情感表达,是医学的重要责任,我们安慰,也在被安慰,我们治病救人,我们也赢得尊重,我们彼此温暖、相互慰藉。
做医生是我童年时代的梦想,因为我知道,医治一个病人,可能会改变一个家庭,给更多人带来幸福。如果我还能成为一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把我的知识和由我的老师而来的为医之价值,传递给我的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医生,就能让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家庭受惠其中,这无疑是个更大的理想。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老师带我走进了医学的殿堂,让我的两个理想能有机会同时实现。
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幸运的是,我在北大遇见了这样的大师,他们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他们用一堂堂的教学、一日日的工作,告诉我如何为医,如何为人。
仁者爱人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一位老师,4年前,在一台高难度的颈椎手术快结束时,突然脸色苍白,昏倒在手术台前,在倒下的那一瞬间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快保护好切口。”紧急抢救时发现,他已是肝癌晚期,肿瘤破裂出血。当他苏醒过来,看到同事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当时还差一个螺钉没有拧紧。”现在,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叫马庆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妙手仁心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愿普救含灵之苦。
有一位医生,行医30年,自1990 年以来,潜心研究上颈椎病损的诊断与治疗。已经手术治疗寰枢关节病人2800余例,是世界上亲自实施上颈椎手术例数最多的医师,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可能也是世界唯一的,只做上颈椎手术的脊柱外科医师。他将寰枢椎手术的死亡率从80年代的接近50%降低至现在的0.2%;他发明的两种用于寰枢关节融合的内固定器械给每一位手术患者节省近两万元的手术花费。他叫王超,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颅椎专业组组长。
不辱使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位爱国赤子坚守的人生信条。
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当无情的大自然灾难降临人间的时候,有一支团队,他们都是作为国家派出的第一批医疗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简陋的环境下,冒着余震风险开展大量手术,抢救危急重症病人。从制定急诊分检救治流程、预防院内感染,到指导新生儿病房建设;从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宣教到临走前还进行义诊。团队中每一名成员都不辱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他们的名字叫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抗震救灾医疗队。
我们为什么出发
现代医学需要有人坚守,现代的医生需要坚守,这将由谁来实现? 北大的医学生就因为这“北大”二字,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这份责任。作为青年教师,我有义务让北大的医学生理解这一点。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我的老师为我系上了医学生涯的第一颗纽扣,老师的教诲常伴耳畔,我也将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如今,我也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我也将如我的老师那样,给更年轻的学生,系上他们的第一颗纽扣。仁爱、责任、坚守、传承,对科学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是医学的核心价值,我也将如前辈那样为之代代传承。
我时常告诫自己,也告诉我们的同学,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因为路途的险棘,因为环境的不公,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出发。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周非非
杏树林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软件开发的创业公司。旨在通过开发产品“病历夹”、“医口袋”来帮助医生解决行医中遇到的问题,让医生从此轻松行医,为医患建立信任关系出一份力。
关注医疗行业动态,结识行业领袖,每天医疗干货喂饱你!
联系医疗头条君(18813086632)加群,备注说明:加入医疗精英群!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8586.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
参与讨论

杏树林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 2022-06-21
对话以色列VirtuOptica:VR游戏自动验光配镜产品,打破百年传统配镜模式
2022-06-21微脉、动脉网、DTA联合发布《数字疗法价值评估和整合指南》,解码数字疗法应用
2022-06-17易参正式发布《2022 年度科创板生物医药行业股权激励报告》
2022-06-17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