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界第一情报分析师Dr.2经营的是一家怎么样的公司?

Dr.2,自称「移动医疗界第一情报分析师」,对诸多移动医疗企业指点江山,著书立说(比如:《估值就是讲故事》),长篇大论,头头是道,这个行业内的小道消息和大道理,没有他不知道的。
想必Dr.2 自己经营的移动医疗公司「珍立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也定是行业翘楚,是业界标杆性的企业吧。
于是带着好奇和学习的太多,深入分析了一下第一情报分析师的公司。与 Dr.2 靠自己推测数据和信息做分析不一样,以下对珍立拍公司的分析,全部来自于宁波珍立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开披露文。披露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由珍立拍承担全部责任,因为这是该公司申请新三板上市披露的材料。
这个招股书披露的信息量极大而且非常有趣,时间精力有限,简单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强烈建议找到招股书原文研读,你不会失望的。)
l 商业模式及营收概况
l 核心竞争力
l 资产情况概览
l 关联交易及股东结构
前方高能,请系好安全带,珍立拍招股书大冒险号班车发车了。
1. 商业模式基本无门槛,营收规模基本可以忽略,持续经营风险巨大
商业模式
按照披露文件,「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珍立拍App为客户提供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服务。按网络营销推广等服务。」
业务模式还是很好理解的,通过App来提供推广营销服务。根基披露文件,珍立拍的2015年的用户数是20几万,这个体量的App在移动医疗领域可能前10名都排不进,有何竞争优势呢?不知道Dr.2 整天念叨的「护城河」在哪里?
当然,如果基于这么小的用户量也能做出很好的业绩,那么说明公司还是相当有营销能力的,把稻草卖出黄金价也是真本事。基于一目了然的业务模式,我们来看看这项业务究竟做得的如何。
营收规模
报告期间的收入列示如下:
2015.1-8 | 2014.1-12 | 2013.1-12 | |
推广服务 | 674,069.60 | 116,504.85 | 35,145.63 |
保险服务 | 388,349.51 | ||
合计 | 1,062,419.11 | 116,504.85 | 35,145.63 |
恩,2年加一起,报告期间收入总额全部加起来大约人民币125万元。虽然移动医疗行业很多公司的盈利能力都还在积累,但是2年125万的,这个体量在整个业绩算是可以忽略不计吧。更加有趣的是,连这微不足道的125万都经不起推敲。
报告中有一大块是「保险服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不是移动医疗公司做推广营销的吗? 仔细看了下,这部分近40万的营收应该来自于2015年6月底收购的培富葆(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靠这一刻买来了营收使得珍立拍2015.1-8月的收入破百万了。顺便看了下,2015年6月到8月,珍立拍一共收购了三家公司。(刚好卡在8/31公开材料的期间内),因此2015年1-8月的收入是合并收购公司之后的收入。
虽然收入金额不大,但还是可以看看主要客户情况:
2015年1-8月前五名客户 | 营业收入(元) |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320,388.35 | 30.16 |
深圳市华康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69,902.91 | 15.99 |
汇马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63,106.80 | 5.94 |
苏州艾康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38,834.95 | 3.66 |
海思德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29,126.21 | 2.74 |
合计 | 621,359.22 | 58.49 |
最大的客户来自于福州康为,占到30%,贡献了32万的营收。
再看下已经签署的重大业务合同合作情况:
序号 | 签署日期 | 合作方 | 合同名称 | 合同金额(元) |
1 | 2015-8-1 | 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全媒体运营战略合作协议 | 1,890,000 |
2 | 2015-7-12 | 深圳市华康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推广服务合同 | 100,000 |
3 | 2014-12-12 | 深圳市华康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动画片制作合同书 | 150,000 |
4 | 2015-7-20 | 汇马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推广服务合同 | 65,000 |
5 | 2015-6-29 | 苏州艾康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推广服务合同 | 40,000 |
果然和收入的客户还是比较匹配的,最大的合同也是来自于福州康为,合同金额189万元,看起来不错哦。
等等,下面还有披露的“注”是什么?
“注1:珍立拍有限和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友好协商于2015年9月28日签订《解除合同协议书》,原《全媒体运营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所约定的权利与义务终止。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3日交纳预付款99万元,合同解除后,扣除已发生的业务金额33万元,珍立拍有限已于2015年10月10日将剩余预付款66万元退回至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不存在其余纠纷。”
这…好像不太常见啊? 所以这个189万的合同只履行了33万,之后预付款退回,然后合同解除?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这可是最大的客户啊。
因为对于解除原因没有细节披露,只能回去参考公开转让说明书在开头的业务风险提示“若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未达到客户预期或者效果不理想,则可能引发终止推广协议,影响公司在行业内的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公司收入水平。”这里推测合同终止是“服务未达客户预期或者效果不理想”,否则很难想出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另外看了下公司在2016年11月22日针对反馈意见也上传了最新“回复”,其中更新了2016年度的合同情况:
序号 | 签署日期 | 合作方 | 合同名称 | 合同金额(元) |
1 | 2015-7-30 | 北京春雨万兴科技有限公司 | “考研大冲刺”推广合同 | 100,000 |
2 | 2015-12-17 | 上海帝林生物科技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 推广服务合同 | 50,000 |
3 | 2015-12-24 | 北京纳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动画片制作合同 | 160,000 |
4 | 2016-1-15 | 上海达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甜蜜家园论坛服务协议 | 5,000 |
5 | 2016-1-19 | 北京博扶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积分赠送服务协议 | 20000 |
2016年的合同额度我们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另外,春雨2015年给了一个10万的合同给Dr.2,在去年年底春雨遭遇PR危机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写评论力挺的就是Dr.2 。
结论:
这个主营业务情况,看上去业务模式没有竞争门槛,营收也属于可以忽略的规模,持续经营堪忧。
2. 核心团队90后主打,研发基本靠外包,人力成本极低。
虽然经营状况拿不出手,对于一家移动医疗行业 的创业公司,财务数据只能代表一方面,更多时候还是看核心团队及技术研发竞争力,说不定哪天可以凭借这些核心能力,站在风口上起飞,也并不是不可能。
首先看下公司披露的竞争优势:
“首先,公司的创始团队大部分为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行业具有深刻了解并可为公司带来较多的行业资源;其次,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目前公司拥有8项软件著作权,其中5项为原始取得,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产品均为公司自主研发,…”
归纳一下:1) 创始团队大部分为医疗行业专业人士; 2) 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产品均自主研发。
现看核心团队。
我们参考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如下: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 | 现任职务 | 任期 |
张凡钒 | 女 | 1984.05 | 硕士 | 董事、总经理 | 2015.10.15-2018.10.14 |
高旺旺 | 男 | 1991.01 | 专科 | 董事、副总经理 | 2015.10.15-2018.10.14 |
吴晓静 | 女 | 1991.09 | 专科 | 财务负责人 | 2015.10.15-2018.10.14 |
邹婷 | 女 | 1990.04 | 本科 | 董事会秘书 | 2015.10.15-2018.10.14 |
作为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一眼看上去,一个80后,3个90后,这恐怕是移动医疗领域最年轻最具活力的高管团队了。有两位是专科学历(当然学历绝对代表不了什么,主要还是看工作能力)。这四位高管,是否都是医疗行业专业人士呢?
“吴晓静:财务负责人,女。1991年9月出生,中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专科学历。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就职于福州裕丰源商贸有限公司,任会计一职。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就职于宁波中洋运输有限公司,任会计一职。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就职于宁波市农绿源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任会计一职。2015年8月加入宁波珍立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会计一职。2015年10月至今,担任宁波珍立拍软件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任期三年。”
财务负责人看上去是2015年8月才加入公司,而且是以会计加入,三个月试用期没满,10月就火速提拔财务负责人?创业公司的提拔速度就是不一样。另外,报告期间到2015年8月,这位8月份才入职的财务负责人能对之前的财务数据负责吗?
“邹婷:董事会秘书,女。1990年4月出生,中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管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1月加入公司子公司无锡医库,任行政人事总监。2015年10月至今,担任宁波珍立拍软件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任期三年。同时,邹婷兼任子公司行政人事总监。”
又是一位90后,2013年加入公司,应该是差不多本科刚毕业工作1-2年,直接就担任总监和董秘吗?看来能力肯定是非常不错。
“张凡钒:董事兼总经理,女。1984年5月出生,中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武汉大学法律硕士硕士学位、瑞士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 of Berne)国际法与经济学硕士学位。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职于无锡医库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任运营总监。2015年8月至2015年11月就职于宁波珍立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运营总监。2015年10月至今担任宁波珍立拍软件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任期三年。张凡钒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之一,现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公司子公司无锡医库运营总监兼监事、上海宜则执行事务合伙人。 ”
这位是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兼股东兼实际控制人,不过看上去在加入公司之前,也没有医疗行业经验。 另外有国内和国外两个法律硕士学位,2013年1月之前的工作经历没有披露,看起来也是刚毕业就加入公司担任运营总监。
“高旺旺:董事,男。1991年1月出生,中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专科学历。2012年11月加入宁波珍立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历任产品测试职员、医学编辑职员、产品推广职员。2015年10月至今,担任宁波珍立拍软件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任期三年。 ”
这位副总经理看上去能力更强,91年出生,专科毕业,从产品测试职员,医学编辑职员,产品推广职员做起,直接提升为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提拔速度和魄力真是让人钦佩。(“公司的董事兼副总经理高旺旺系公司董事长涂宏钢配偶之侄子。”,举贤不避亲。)
看上去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就是公司的核心团队,并且公开转让说明书也披露了:“截至本公开转让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核心业务人员包括涂宏钢、张凡钒和邹婷等”。除去财务负责人不做要求之外,这些人里面看上去也就是Dr.2有医疗背景? 这怎么能叫“大部分”呢?,招股书还是应该严谨一些比较好。
应该还是漏了点什么。从严谨地态度出发,重新仔细看了下,确实有详细披露过“公司拥有深刻医疗背景团队”。
“陈裕充先生在大型医院担任皮肤科主治医师的职务,拥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同时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等多个科学组委员,在相关科研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公司产品的用户以临床医生居多,管理团队大多为医疗一线工作者出身,能够对医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的把握,并拥有较丰富的医疗行业资源,奠定了公司未来快速发展的基础。”
这边还提到了一位陈裕充先生,那么他为什么不是“核心业务人员”呢?看了下披露的简历:
“陈裕充:董事,男。1975年12月出生,中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11年11月就职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任主任医师。2011年12月至2015年6月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任主治医师。2015年7月至今就职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外科,任主治医师。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委员、第七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皮肤外科学组委员、第一届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毛发移植亚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10月至今担任宁波珍立拍软件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任期三年。 ”
陈裕充看起来是Dr.2校友,还都是皮肤科专业的,可是,2015年10月(申报材料的报告期间到2015年8月)才开始担任董事?而且看上去他目前还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外科担任主治医师。
再来看公司的「较强的研发能力,产品均自主研发」。
在招股书披露的核心团队中,没有任何一名是IT技术人员,一家「领先的移动医疗公司」没有CTO,或者CTO不是公司核心人员?
关于公司的研发投入,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披露:
(七)人力成本持续攀升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人力成本均占了较大的比重。公司创立初期,工作要求相对较低,且大多数员工均为应届毕业生,整体薪资水平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报告期内,公司负责运营员工平均薪酬分别约为3,680元、3,700元及4,250元。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发展,公司员工数量开始逐渐增长,且开始社会招聘优秀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及技术人员,薪资水平亦相应的增长,公司将面临着更大的人力成本攀升的风险。”
项目 | 2015年1-8月 | 2014年度 | 2013年度 |
营业收入 | 1,062,419.11 | 116,504.85 | 35,145.63 |
研发费用 | 235,533.45 | 141,528.00 | 210,640.00 |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 | 22.17 | 121.48 | 599.33 |
2年加一起的研发费用全部加起来,大概就是60万元。而且2014年比2013年研发费用还下降了,此外,三个报告期内,哪怕是2015年,整个公司研发费用最高也只有23.5万?20多万是什么概念?现在找个资深一点的产品经理和程序员这点钱都不够吧?
针对2014年研发费用下降的问题,又找到一段有意思的披露:
“2014年相较2013年研发费用减少主要原因是自2014年起公司将部分研发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完成,从而相应减少了研发人员的数目。2013年及2014年,公司研发费用均由母公司形成,2015年6月31日起,公司将上海培富葆纳入合并报表范畴,上海培富葆7-8月的研发费用为8.46万元,占研发费用的35.92%。”
原来研发费用比较低,是因为研发外包出去了,但是这样怎么能说“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产品均为公司自主研发”呢?一家没有CTO(或CTO不是核心人员),研发靠外包的移动医疗公司在行业中如何保持竞争力呢?
而且2015年23.5万的研发费用里面,还有36%是收购的公司合并上来的,主要产品的研发投入只有10几万...当然6月没有31日这种低级错误就不值一提了,因为通篇还有很多。
结论:看上去公司的竞争力不是技术研发(有竞争力的是外包),也不是团队,那么珍立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另外不得不说,公司的人力成本真是实惠啊…一年不过百来万的人力成本与其他移动医疗公司比起来,真是省了不少钱。
3. 公司的主要固定资产包括宝马5系,奥迪A6L等价值百万的豪车三辆,主要无形资产包括直接购买的价值近500万元的平台软件
在公司的商业模式,营收状况及核心竞争力之后,现在来看下公司的资产情况:
项目 | 2015年8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
账面价值 | 比例% | 账面价值 | 比例% | 账面价值 | 比例% | |
货币资金 | 19,579,483.50 | 93.65% | 133,008.97 | 3.28% | 1,168,424.84 | 19.88% |
应收账款 | 76,573.66 | 0.37% | 33,250.00 |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8715.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参与讨论 ![]() 移动医疗圈
最近文章相关文章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