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标:如何编织一张覆盖两亿人的养老服务网络?
截止2016 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3亿,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势不可挡地到来,“养老”已成为近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提案议案的高频热词。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养老行业发展处于“散、乱、差”的阶段。单打独斗的养老机构,难以支撑庞大的老年人口。良莠不齐的服务水准,又难以满足日益多元的需求。如何突破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困局,成为各方都在探求的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生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董文标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建议,应当通过“连锁化、标准化”的经营模式,鼓励民企参与,多元化服务内容,培育支付手段,加大人才培养,规范行业制度,从而构建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产业链。
“这些措施将极大提高养老产业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满足老年群众的养老服务刚需,同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董文标说。
促进公办与民营机构互补发展
要编织一张能够覆盖2亿多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网络,就要保证在这张网能够在足够多的节点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目前,公办养老机构享受资源、土地、政策、补贴等优势,收费低廉,床位供不应求。而民营机构经营成本高昂,收费相对昂贵,床位入住率低。这就造成养老市场上一方面空置率高达48%,另一方面仅有9%的机构盈利的不均衡发展现象。
董文标委员建议,公办养老机构应只负责低收入人群,特困人群的养老需要,对普通民众的养老需求,应当开放给社会企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老年人除了对于服务本身的需求以外,对于居家适老化改造,适老设备租赁、购买等多元化养老服务同样有着很大的需求空间。” 而这些都是社会企业可以提供的附加值。他同时呼吁,要对在建养老项目实施统筹招标,以连锁经营的理念降低整体运营成本,这样也能最大化保持服务团队的稳定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产融结合”是中民投的核心战略,也是董文标委员为发展养老事业开出的药方。他建议,应当由政府牵头,联合优质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养老事业基金,专门用于各地养老事业项目和养老机构的投入,减轻政府及民营企业的投入压力。例如,中民投旗下养老板块中民居家养老就计划投入100亿元,联合政府及其他民间资本形成养老产业母基金,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子基金,投资国内国际优质居家养老和大健康产业资产和优质企业,加速养老产业发展及整合。
中民居家养老:多重保障 老有所养
构建养老服务网络,强有力的保障必不可少。中民居家养老正从支付手段、人才保障和制度标准三个层面确保网络的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考验。
养老支付问题是养老机构可持续运营的一大约束,董文标委员建议,要推进中国护理险制度及其配套政策的制订并加快落地实施,同时引导商业保险公司设计开发长期护理险等保险产品,完善养老服务的支付体系。中民居家养老积极探索与医保、商保相结合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同时发展配套的租赁、消费金融、抵押贷款等金融手段,打造投融资平台释放养老政策红利。
中国养老事业发展面临的另一大短板是人才。按照国际标准计算,护理人才缺口高达900多万。董文标委员建议,政府层面积极推动资格认证、职业规范,企业层面强化完善培训晋升、激励制度,高等院校增设养老相关的专业如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同时,改善养老行业就业环境,提升行业人员从业意愿。
最后,董文标委员建议,应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评估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等,并发布养老服务标准及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建立统一的护理需求分级制度。他透露,中民居家养老目前正在建立护理人员认证标准,以促进养老产业专业化、制度化发展,让“夕阳事业”焕发出朝阳产业的活力。
据悉,中民居家养老已经制定了三年内开店1000家的计划,从而实现每个社区有一家老年服务店,每个区域有一家老年服务站,每个城市有一家老年康复中心的目标,逐步形成服务全国城镇的,完整的养老服务网络。
(来源:经济观察网)
养老产业观察
影响养老产业的力量
长按-识别-关注
微信ID:agingindustry
- 上一篇: 妇科医生
- 下一篇: 全国妇科疾病用药市场解读|报告吧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3783.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养老产业观察
最近文章
- 2017-03-14
-
一周回顾 | “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资源对接会”预告;官方规划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鼓励存
2017-03-11 - 2017-03-10
- 2017-03-08
-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