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24小时医学频道 > 正文

诺奖评委因他引咎辞职,经手患者多在短期内离世

24小时医学频道415阅读2018-04-11

诺奖评委因他引咎辞职,经手患者多在短期内离世:一位“名医”对科学的重创

从称霸各大新闻头条、号称“全球气管移植第一人”,到被负责评审和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以下简称 KI)开除,保罗•马基亚里尼(Paolo Macchiarini)可能是全世界再生医学领域近些年内除了小保方晴子之外最出名的人。

接受过他的气管移植手术的所有病人几乎都已离世,多篇发表于《柳叶刀》等顶级期刊的论文被指控存在学术不端,他还引发了瑞典学术界的“大地震”——当时的 KI 院长和诺贝尔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中的多位成员因为马基亚里尼的医疗和学术丑闻引咎辞职。瑞典检方目前正在考虑重启对他的刑事诉讼。


明星的升起和坠落

保罗•马基亚里尼(Paolo Macchiarini)被世人熟知,还得从 2008 年说起。

那一年,他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为一名年轻的母亲克劳迪娅·卡斯蒂略(Claudia Castillo)实施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手术。当时卡斯蒂略的气管因肺结核感染塌陷,生命垂危,马基亚里尼便从一名死亡的捐献者身上取出一段气管,洗除软骨组织,并在这段气管上植入卡斯蒂略自己的骨髓干细胞。马基亚里尼的理论是,卡斯蒂略的干细胞能够附着在捐献者的气管上,发育分化成正常的气管组织。如此,就可避免在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患者身上使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

CNN 等多家媒体对之大肆报道,不吝使用“再生医学界的里程碑”、“世界上第一个被成功创造出的人工器官”这样的描述,这个帅气又有魅力的中年意大利医生也借此俘获了很多重要人物的心。在所谓的成功的激励下,马基亚里尼在更多的病人身上动了刀。两年后,他收到了负责选评审和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以下简称 KI)的 offer,来到斯德哥尔摩,成为了一名访问教授。

保罗•马基亚里尼(Paolo Macchiarini)和他“引以为豪”的人工气管

图片来源:STAFFAN LARSSON | BBC

然而,马基亚里尼的风光实际上一直伴随着批评者的怀疑。不管是使用死者的组织还是后来的合成塑料制气管,有科学家始终不相信干细胞能附着成功并和这些气管融为一体,尤其指出他在《柳叶刀》等论文中可能夸大了病人的康复状况。然而,马基亚里尼却历经多轮学术调查而不倒,从未承认过自己的手术和研究存在问题。最后,击溃这位“名医”的,是一部来自瑞典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Experimenten。

马基亚里尼 2011 年发表于《柳叶刀》的论文,论述了其在人工气管移植临床实施中获得的“成果”,编辑部发布了 expression of concern,但并未撤稿

其中被采访的一名研究人员曾评论说,作为一名好医生,应当知道何时不做手术。而马基亚里尼则恰恰相反。哪怕他在摄像机前和人工合成气管的供应商通话承认产品有问题,几周后他还是会把同样的气管植入病人体内。当俄罗斯的同事在移植手术前提醒他,三个备选气管可能都有问题,一个太短一个有洞而第三个不够稳定,马基亚里尼直接选择了太短的那个气管而未告知病人。

这位名叫尤利娅·图里克(Yulia Tuulik)的俄罗斯女性接受手术时并未病危,还可以借助气管造瘘正常呼吸,医生认为她完全可以依靠这个人工造口正常生活数十年。但她在马基亚里尼手下接受了器官移植手术,甚至又更换了一次,最终于手术两年后死亡。

2016 年由 SVT production team 统计出的马基亚里尼气管移植手术的“被害者”,9 人中 7 人的术后生存时间都没有超过 3 年 来源:BBC


谎话连篇

在马基亚里尼的学术资历被人检视之时,又被爆出其欺骗美国 NBC 新闻的制片人、差点重婚的丑闻。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他向未婚妻号称自己是梵蒂冈教皇、奥巴马等政要权贵的私人医生,直到他所谓邀请教皇参加婚礼的时间和教皇访问南美的日程完美重合,谎言才被揭穿。

在一封推荐信中,和马基亚里尼一起做过气管移植手术的一名美国医生如此写道:“当教皇 John Paul II 将死之际,他的帕金森症导致他呼吸困难,马基亚里尼教授被叫到病床前进行诊断。医生和教皇共同做出决定,不去做气管造口术。人们都很重视马基亚里尼教授关于气管疾病的观点。他一直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气道医生之一。”

该医生后来承认这些推荐信中的细节都是马基亚里尼的一面之辞,他从没确证过。

哈佛大学教授、麻省总医院法律与精神病服务中心主任罗纳德·绍滕(Ronald Shouten)这样评论:“马基亚里尼的这些行为可谓是骗子中的极端。他确实很聪明也很有成就,但他总是无法得到满足。他的性格中的空洞似乎导致他想通过骗更多的人来填补。”


谁之过?

早在 2015 年 8 月,KI 就曾对马基亚里尼进行过调查。当时该机构的 4 名医生——他们也是马基亚里尼某篇《柳叶刀》论文的共同作者——指控其 7 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一名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的独立评审本特·戈丁(Bengt Gerdin)也认定其有罪。

调查显示,这些行为包括夸大病人的病重程度以满足同情使用(compassionate use,对危重病人使用尚未获得批准或上市的药物或疗法,从而挽救他们的生命)的标准、歪曲术后记录来标榜自己的成功,以及多起完全没有经过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批的人体手术试验。在发表于《柳叶刀》的论文中,马基亚里尼描述其病人的气道畅通,植入的合成气管被健康的新生组织包裹。事实却是,医生们不得不在患者气道内插入额外的支架使其不被堵塞。不仅如此,人工气管根本没有和周围的人体组织结合,用手轻轻一提就可以从患者的颈部取出

手术中的马基亚里尼 图片来源:CONAN FITZPATRICK | BBC

然而,在马基亚里尼的实验室团队出具了上千页材料后,KI 时任院长安德斯·汉姆斯滕(Anders Hamsten)出面否决独立评审的报告,认定马基亚里尼无罪。独立评审人本特·戈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困惑的说道,如果自己不被允许再次阅读这上千页的辩护材料,一开始就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机构外评审。

2016 年 1 月,瑞典国家电视台上映了揭露马基亚里尼不当研究行径的纪录片Experimenten,尤利娅·图里克的悲剧就此曝光。在公众压力下,KI 对马基亚里尼这名访问教授重启调查,并向全校的职工致信承认该事件可引发对 KI 的信任危机。新一轮调查最终导致时任 KI 院长、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评委会成员的安德斯·汉姆斯滕,时任诺奖评委会秘书长厄本·兰道(Urban Lendhal)主动辞职。2016 年 3 月,KI 开除了马基亚里尼,他所挂职的俄罗斯库班国立医学院也于 2017 年 4 月将其开除。

此外,在 2016 年 2 月初《自然》题为《人工气管移植先锋再度被调查》(Artificial-windpipe pioneer under scrutiny again)的文章中,还提到了同期发表在《名利场》(Vanity Fair)上对马基亚里尼捏造简历这一劣迹的指控。虽然马基亚里尼在接受《自然》的采访时依旧坚持说自己已经提供了全部所需证据,从没有向 KI 提交过虚假的职业资格资料,但跟据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对相关事件的时间线整理,2016 年 2 月 9 日,KI 便承认了马基亚里尼申请教职的简历确实有不合事实之处

也许 KI 确实未能发现马基亚里尼的马脚,但纵容他造假的绝不仅此一家。据《名利场》的报道,在他受聘于 KI 之前,意大利方面试图抢救外流人才并给予马基亚里尼正教授头衔时,就已经发现了此人对自己履历的捏造:除了比萨大学的医学学位,他从未在美国拿过硕士及博士学位,也未在任何国家做过副教授更别提正教授。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发现并未在当年被公开。马基亚里尼继续平步青云,名声越来越大,从意大利跳槽到了瑞典,后来还成功“进军”俄罗斯。


重创气管移植领域

如果马基亚里尼的气管移植研究确实没问题(《柳叶刀》至今仍未撤回 2011 年那篇让他声名大噪的论文,仅在 2016 年 4 月对之发布了 expression of concern),应该算是器官移植中最早有所突破的领域:将病人自身的骨髓干细胞取出,用于包裹人工气管,再将气管植回病人体内,从而避免排异反应,术后甚至无需使用免疫系统抑制药物。

向人工气管植入干细胞 图片来源:CONAN FITZPATRICK | BBC

如今,两例由马基亚里尼的前合作伙伴、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马丁·伯查尔(Martin Birchall)领导的类似临床试验,因近两年对马基亚里尼的调查而陷入僵局。批评者们说,这些使用干细胞进行气管移植的临床试验同样基于并不切实的证据,如果在人体身上开展会伤害患者。

来自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的皮埃尔·迪拉尔(Pierre Delaere)教授,曾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干细胞在供体或人工气管上生长出新组织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 。2015 年,他撰写了一份 8 页的报告,寄给伦敦大学学院、KI、以及两个科学期刊,控诉马基亚里尼和伯查尔这一对搭档的研究是“医学史上最大的谎言。”

这两人的临床试验还面临其他几点质疑,包括在 5 起同情用药的患者身上马基亚里尼和伯查尔的手术并未起作用而且不安全,以及在申请研究资助时提供不准确的患者死因描述

悉尼皇家爱尔弗雷德王子医院(Royal Prince Alfred Hospital)的血液和病理学家约翰·拉斯克(John Rasko),在接受《科学》采访时表示,英国的研究资金管理系统一直对干细胞研究抱有“公开的热情”。但鉴于批评者们提出的诸多问题,若现在对伯查尔的临床试验投入过多资金,不免令人担心。他说:“在得到清晰的证据之前我们不该贸然行事。”

2017 年 9 月,约翰·拉斯克在《卫报》(The Guardian)上和卡尔·鲍尔(Carl Power)联名撰写过一篇记述马基亚里尼 “骗子”生涯的文章。文章指出,各大学术机构对干细胞研究的过分推崇助长了像马基亚里尼和小保方晴子此类骗局的发生——在干细胞研究领域,被撤稿的文章数是生物医学平均值的 2.4 倍,而超过半数的撤稿都与欺诈有关。

拉斯克和鲍尔在文章中写到:干细胞研究的热度——高昂的资助金额,所能享受到的巨大声望和媒体关注——是否促进了欺诈的发生?答案或许是肯定的。在医学研究界的多年经验让我们不得不做出这个结论。

参考资料:

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2018/04/05/experiments-knifed-with-smile/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7/sep/01/paolo-macchiarini-scientist-surgeon-rise-and-fall

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37311038

https://www.nature.com/news/artificial-windpipe-pioneer-cleared-of-misconduct-1.18264

https://www.nature.com/news/artificial-windpipe-pioneer-under-scrutiny-again-1.19272

https://www.vanityfair.com/news/2016/01/celebrity-surgeon-nbc-news-producer-scam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10/six-papers-disgraced-surgeon-should-be-retracted-report-conclude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two-controversial-stem-cell-trials-could-harm-patients-critics-say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16/04/01/lancet-issues-expression-of-concern-for-2011-macchiarini-paper/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16/02/12/reading-about-embattled-trachea-surgeon-paolo-macchiarini-heres-what-you-need-to-know/

来源:科研圈

撰文丨张梦茜


编辑:木森的夏天

24小时医学频道不仅可以观看现场网络直播,还可以下载“24小时医学”app同步观看哦,过后还可无限看回播,足不出户掌握最新专业医学资讯。

让医学更有趣有料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29495.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24小时医学频道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