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奇点网 > 正文

从手术刀到《柳叶刀》,你需要这套超赞的科研工具书

奇点网145阅读2018-05-22

作为一只每天浸泡在医学科研论文里的奇点糕,以上两个图算是本糕微信好友聊天辟谣的日常了。不过别误会,甲乙君可不是那种轻易被保健品安利的科盲,相反他们都属于有一定科学素养的高知人群。那为什么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遇到医学领域的研究依然晕菜呢?

因为医学科研工作实在是套路太深!

那既然普通人容易被医学科研搞懵,医生会不会就对科研套路了然如心呢?当然不是,临床医生每天都在应用科学研究的发现和发明,来做临床诊疗。而每个病患,每次诊疗,都可能潜藏着新的意外,提示着某个新的发现,但是只有极少人认为,这一切与我有关,更是有极其少的医生真正从临床工作中开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为什么大部分医生会认为做科研与我无关,或者无从下手呢?(暂且排除临床工作太忙太累这个因素。。其实也很难排除。。)

因为医学科研工作从理论到实践涉及纷繁复杂的知识和方法!

说这么多,那是不是只有在做医学科研的学霸们能够拔云见日呢?也不一定。好不容易做完了科研设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采集完数据,结果还要面临一堆逻辑推理和统计概率问题,左边是泊松分布,右边是线性回归,中间是同学们茫然的脸。。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怪当时已蒙圈。为什么?

因为医学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很多跨学科的方法和工具!

这一切最终的结果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人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也只有极少数人在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世界”。如果你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下面这套书将成为你的神助攻。

这套丛书专治各种套路太深摸不到门、知识方法体系太庞杂脑子疼、跨学科工具方法一知半解崩溃吐血!

《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工具》适合的阅读对象是临床医学从业者,包括在校医学生,临床医学从业者的科研服务者,从事科技咨询与科技管理工作的从业者,以及广泛学科背景下的科学研究爱好者。

该三部曲试图将“科学研究”还原本质,化繁为简,使“科学研究”的定义与操作定义变得清晰、具体、可操作、易实践,以便于刚踏入科研的临床工作者能更好地认识和驾驭“科学研究”这件法宝与工具。

这一套教材和配套的课堂教程及教学图谱,有望帮助临床医生更快、更精确、更透彻地理解和反思科研活动,以提高日常思考质量与产出,进而提升临床实践向科学探索的转化效率。

大咖寄语

曹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在自主创新的大势正滚滚向前的现实中,正本清源,从认识论角度去阐述科学研究并加以科普,就显得尤其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对有创新使命感的研究者而言,认清科学研究的本质、目的,高起点地理解科学研究之“道”,比起掌握千百种奇技淫巧之“术”更为重要。

陈国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良好研究者养成实践指导系列书籍》,如迷雾中的一盏小小明灯,以幼鹿初鸣之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该系列书籍以浅显又新奇的例子开端,试图给“知其为而不知所以为”的错误认知找到正本清源之道。再以大家之例子,历史之沿革,严谨之框架,为读者提供科学研究一般程序的思考方式、基本方法和良好工具。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30486.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奇点网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