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动脉网 > 正文

15位行业大咖齐聚未来医疗领袖峰会,在中国故事里展现领袖力量

动脉网130阅读2022-06-16

6月15日,未来医疗100强大会进入第二天,会议热度只增不减。在这一天的领袖峰会中,动脉网聚集了来自生物医药、医疗器械、IVD等领域的“领袖”,从行业现状、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谈中国生物制药如何实现创新转型?医疗企业如何解决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国内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舞台?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产创新,推动基层医疗发展。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其中提到预防为主、强化基层;提高质量、促进均衡;改革创新、系统整合等原则。这也是中国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而行业领袖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他们的见解、布局都将推动行业去阐述新的“中国故事”。

 

以下为动脉网整理的嘉宾观点精华:

 

>>>>

谢炘:《中国生物制药的战略转型》


1-谢炘.PNG

中国生物制药执行董事、资深副总裁 谢炘

 

集采政策、国谈是影响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能自主生产原料、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那药品集采也将产生正面的影响。面对医保谈判对生物制药的影响,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的应对政策是增加产品适应症,加大药品收购规模,同时为应对国内创新药降价的情况,还要兼顾发展仿制药。因为从中国人均收入来看,大部分人是参与国家医保,需要一些疗效好、价格便宜的仿制药,兼顾创新药、仿制药的发展策略更符合我国国情。未来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的动力来自其创新药的上市和国际化发展。

 

>>>>

李胜利:《释放复星生态乘数效应,打造医疗级健康生态系统》


2-李胜利.PNG

复星医药执行总裁、CGO,复星健康CEO 李胜利

 

疫情以来,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不管是送药到家还是送医到家,都展现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巨大潜力。疫情总会过去,但医疗消费升级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不管是民营医疗还是公立医疗,都需要考虑如何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减少患者的负担,同时做好疾病的全病程管理。


复星健康将构建医疗级的能力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全病程管理,打造一站式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医、药、保全覆盖。复星健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线上构建互联网平台,线下触达更多的医疗机构,提供医院就诊、线上复诊、家庭医生等服务。同时,复星健康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平台,提供药械产品、健康管理、保险等服务,打造医疗级、全场景、一站式的健康生态系统。

 

>>>>

刘建:《赋能源头创新,打造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圈》


3-刘建.PNG

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CEO、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建

 

从数据来看,在2015年到2030年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按6%-7%的增速增长,其中生物制药市场的增速将达10%。宏观上来看,我们相信三大因素将持续驱动中国医药市场的长期发展:第一,国内经济增长释放人民消费能力,增大对医药健康的需求;第二,老龄化程度加重,加大对医疗、医药的刚性需求;第三,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诊断手段的提高,推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增加。


在第一阶段中,中国创新药产业从0到1,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跨越式发展。但放眼长远,中国创新药的长期发展仍需要面对两大难题:一是源头创新薄弱化,二是产业发展碎片化。前者主要表现为,用于支持基础研究成果产业转化和概念期项目孵化的种子轮和天使轮投资金额和交易笔数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由于投资机构对药企早期的信心不足,投入少,反过来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力度不足、源头创新不足。


后者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和工艺开发、临床研究和商业化是脱节的,尚未形成系统性、一体化的生态和产业链条,不仅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拉长了创新和成药的周期。我们长期看好医药创新产业的发展,希望协同产业界共同推动瓶颈问题的解决,为创新药下一个周期的快速发展打牢基础。


>>>>

李竑:《Total Solution for Non-viral CRISPR Gene Editing——from R&D to clinic》


4-李竑.PNG

金斯瑞生物全球研发中心副总裁 李竑

 

无论是基因治疗还是细胞治疗,都包含了基因编辑的过程。基因编辑的工具经历了三代发展——Meganucleases、ZFN/TALEN、CRISPR/Cas9 nuclease,近年来CRISPR已成为基因编辑领域的主流。金斯瑞能提供CRISPR基因编辑过程中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Cas9蛋白、sgRNA、DNA payloads for HDR,同时还包括一些定制化服务。在sgRNA领域,金斯瑞可提供从早期的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阶段的全流程服务。

 

>>>>

申子瑜:《ICL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5-申子瑜.PNG

金域医学高级副总裁 申子瑜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利好第三方医学检验的政策,《“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分别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和“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同时,医学诊断技术不断发展,从手工操作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走向智能化、便携化,高通量测序的出现为第三方检验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是医疗资源的有益补充。金域医学称为“顶天立地”,“顶天”是为大型三级医院提供更先进的技术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立地”则是为基层提供全面的医检资源和技术,可推进医疗服务均等化。第三方医学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可批量化降低医疗成本,减少社会的重复投入。

 

>>>>

于苏华:《乘风破浪,扬帆出海——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6-于苏华.PNG

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总经理、蓝帆柏盛CEO 于苏华

 

入乡随俗的生意逻辑是国际化基础,需要充分了解国外市场、商业模式、商业逻辑,甚至是大家做生意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在国外开展生意,“Local made”+“Local Sale”+“Local Support”=“Local Understanding”。


对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特别是三类植入物,国外客户对中国制造仍不太认可。因此,国内企业想在高端制造领域获得海外市场,需要先考虑在国外建厂,实现Local made。Local sales是国际化中最重要的环节,企业需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直销或经销模式。


其次是Local support,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研发、临床、注册、供应链及IT系统。如果只是单纯地把产品卖给经销商,而没有后续的服务,对于低值耗材或许可行,因为低值耗材主要是拼价格、使用简单,但对三类高危植入耗材而言,企业需要帮助医生学习使用器械、解决临床上遇到的问题等。

 

>>>>

蔡洌:《沛嘉医疗创新与国际化展望》


7-蔡洌.PNG

沛嘉医疗CFO 蔡洌

 

中国创新器械必定是要出海。Me too产品出海面临巨大的专利风险,同时企业需大量投入海外的商业化市场,但同质化产品带来的利润空间难以弥补巨额投入。而且渠道品牌被国际巨头把握,国内企业很难打入市场,中国制造的认可度并不高。大部分国外患者在有保险买单的情况下,对国产品牌的价格敏感度也并不高。因此,Me too出海高值耗材从未真正打开过欧美规范市场。第三世界市场可能存在机会,但收益和投入相比吸引力并不大。


只有国内企业拥有创新技术、产品,在性能上能与海外企业较高下,才有海外竞争力。这需要企业沉下心来专注研发和创新,不断扩大研发投入,而且需要去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样才能成功出海。参考中国药企的国际化之路,器械企业需要有一个甚至多个创新产品,搭配自建的商业化团队,才能逐步实现投入和收益上的平衡,但在初期会先通过license in 或license out的模式实现国际合作。


>>>>

王劲松:《生物大分子平台型“5G技术”,引领创新药物行业发展》


8-王劲松.PNG

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王劲松

 

近十几年来,肿瘤免疫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患者获得了新的治疗方案,从而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但仍有70%-80%的患者因不应答或耐药,对新的治疗方案需求巨大。核心技术的发展推动新药研发,如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ADC等技术都推动了新药开发。


近年来,全人源抗体逐渐成为整个抗体开发技术的主流,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全人源药中约70%由全人源转基因鼠技术开发。和铂医药拥有的生物大分子“5G技术”能够克服以往单克隆抗体开发中遇到的风险高、时间长、效率低等障碍,将成为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尤其是大分子行业新药开发的主流底层技术。

 

>>>>

蒋晓冬:《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创新医疗服务》


9-蒋晓冬.PNG

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 蒋晓冬

 

中国快速的老龄化和医疗服务资源相对缓慢的增长,使得全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供给不足。中国医疗行业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快速上涨的价格,而是供不应求所带来的可及性问题。


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提到,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加快优质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所谓公平,不是说在所有情况下都要强求医疗投入和结果的绝对均等,而是要通过发展实现快速增长的健康需求和有效的供给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得全体国民无论贫富都能够享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面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这样一个医疗需求的激增,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医疗服务需要通过持续的创新才能找到供需再平衡的支点。持续扩大有效供给、改变供给端的成本结构和通过预防改变需求曲线是实现中国医疗供需再平衡的三条核心创新路径。

 

>>>>

章笠中:《数字驱动引领新一代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


10-章笠中.PNG.jpg

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章笠中

 

当前智慧医院建设的内涵更加广泛丰富,在数字驱动的发展模式下,新一代智慧医院建设的重心在于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和持续获取,其关键在于:流程可及闭环、数据互联互通、数据标准可信和数据智能化应用。

 

思创医惠基于物联网共性开放平台打造了覆盖全医疗流程的物联网应用,实现了从院内到院外闭环的医疗数据的广泛获取。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思创医惠构建了云生态微服务平台,用核心标准化服务组件解决数据标准化、规范化、互联互通的问题。同时,将区块链应用与数字驱动融合,基于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平台打造医疗数据的安全可信交换体系,构建跨机构间、跨区域间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安全共享交互,为数字驱动的智慧医院建设提供坚实的数据安全保障。思创医惠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认知引擎TinkGo赋能数据智能利用,基于人工智能打造专科/单病种诊疗全程闭环管理的数字孪生。

 

思创医惠将持续推进健康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标准可信,推动新一代智慧医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数字医疗生态体系构建,为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李天天:《力争上游——与健康同行》


11-李天天.png

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 李天天


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与《2017-2022年中国健康服务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至2030年健康服务发展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在2019年,丁香园的愿景从“健康更多,疾病更少”变为“健康更多,生活更好”,这四个字的变化意味着丁香园战略定位上的转变。如果说将医疗健康产业比喻成一条河流,那丁香园是从下游的以疾病为中心,走向上游的以健康为中心,风险更低、监管更少且更高频。

 

疫情到来,国民健康素养提升,传染病发病数显著下降。据丁香医生发布的《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最近一年人均拥有4.8个健康问题,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持续居首位,眼睛问题上升。为了保持/改善健康,关注健康知识和保持健康生活成为最常见行动。人们在线问诊的主要动因是节省时间和响应速度快,用户主要看重医生个人的学术背景和所在医院,医生个人的品牌属性更加突出。同时,已开展线上问诊的医生并不满足现有门诊量,他们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在线上问诊。线上问诊提升空间大,接诊量大和线上问诊收入可观是吸引医生使用平台开展线上问诊的主要原因。

 

丁香园采取“D+C”双核驱动战略,通过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用药指导、职业发展助力中国医生成长,为患者/大众提供健康内容、商品、服务,做健康生活的向导。


>>>>

王航:《互联网医疗下一个关键点》


12-王航.PNG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 王航

 

从2018年的政策开放,到2020年在抗击疫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互联网诊疗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一项重要创新。2021年,一系列规范发展的文件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22年,在上海疫情期间,上海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在宣布线下门诊受限的同时都会说“我院互联网医院正常开诊”,这是互联网诊疗发展的重要成果,代表线上出诊已没有问题,但与此同时,配套领域却成为新堵点,如药品配送服务。


因此,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它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推动医疗行业发生质的改变,线上处方仅是第一步,重塑医疗流程才是任务。沉下心来解决行业的堵点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价值。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有两大“终极”投诉:一是医生响应不及时,二是回复太简单。这不是系统或钱的问题,而是医生的时间、精力问题,是整个社会医疗资源不足、效率不高所导致的。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协助医生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如提供专业的医生助理。

 

>>>>

祁磊:《数字化医疗科技创新,为大众提供可负担的医疗保障》


13-祁磊.PNG

镁信健康CFO 祁磊

 

中国医疗市场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从供给端来看,新药上市加速、新疗法不断出现,供给端出现前所未有的丰富;从需求端来看,人均GDP增长带动消费能力的提升,老龄化加速激发更高水平的医疗健康需求;在支付端,医保基金持续承压,在海外市场发展较成熟的商保产品在中国仍处于较初期的状态,造成在中国医疗费用支付端,个人自费支出占比高达约50%。

 

与国外成熟的医疗市场相较,中国医疗市场除基本医保外尚未发展出大型支付方,药房市场呈同质化竞争,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优势且未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医药工业尚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而言,医疗供给端、支付端都较为分散,这形成了中国医疗市场独特的挑战。


因此,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亟需一个能整合支付方、供给方等各方资源的生态平台,助力构建以基本医保为主体、辅之以城市政策保险(以“惠民保”为代表)作为补充医疗保险、叠加商业健康险和个人自费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张江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癌症早筛探索》


14-张江立.PNG

鹍远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 张江立

 

癌症的早筛早诊是帮助癌症患者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并最终克服癌症的关键。我国癌症筛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人们筛查意识薄弱,二是现在国内能提供的癌症筛查服务资源有限,且短期内无法改变。我国基层癌症防控存在四大挑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肿瘤专科人才严重不足、肿瘤诊疗规范性差、百姓筛查意识薄弱。而对于富裕及高净值人群而言,他们需要相对优质、综合的癌症筛查服务。市场呼唤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早筛产品,准确性高、方法简便,同时实行差异化定价。


鹍远生物针对基层健康体检与筛查推出单癌筛查产品;同时针对高端健康管理推出多癌筛查产品。目前公司已布局泛癌种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道癌、肺癌、甲状腺癌等多项单癌种早筛产品。

 

>>>>

邱泽珺:《打造中国领先的肿瘤全周期医疗集团》


15-邱.png

佰泽医疗联合创始人、监事长 邱泽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6.9万例,死亡病例300.3万例,分别占全球新发与死亡病例的23.7%和30.2%,中国已成为全球癌症新发和死亡第一“大国”。目前肿瘤医疗行业面临着三个难题。一是,肿瘤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二线城市的核心肿瘤资源与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大量肿瘤患者之间存在供需错位矛盾;二是,承担更多肿瘤医疗服务需求的公立医院,以肿瘤治疗为主,“重治疗、轻筛查”和“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较为普遍;三是,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就医成本高、支付压力大。


佰泽医疗集团成立伊始,就聚焦优质肿瘤学科体系和创研平台建设,围绕肿瘤治疗,向前延伸至肿瘤早筛,向后延伸至康复,始终致力于成为一家专注肿瘤全周期管理服务的医疗产业集团。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39860.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