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贝壳社 > 正文

经济地理 | 大健康产业苏浙粤谁执牛耳?浙江挟百亿基金,布局生态抢高地

贝壳社77阅读2016-12-23

“去年,我拿到一组数据:2015年,全国引进了40多位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千人才’当中,最后入围的有一半来自苏州,江苏的一半来自苏州——苏州一个地级市,就吸引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生物医药创业创新‘国千人才’!尽管我们(浙江省)有雄厚的基础,但在人才引进上,似乎可以更加加紧力度。”近日,2016浙江国际健康产业峰会在浙江义乌举行。作为浙江省健康产业联合会的理事长单位,深耕基因产业20年的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直言,浙江的健康产业(尤其是健康制造业),与江苏、广东两个传统优势大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凭借浙商抱团出省与资本运作的优势,浙江健康产业正在发力。13日,在浙江省代省长车俊见证下,目标总规模高达100亿元的浙江大健康产业基金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首支由多家业内上市公司及其创始人联合发起的、专注在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混合型股权投资基金。

与此同时,迪安诊断(基因产业)、贝达药业(重大新药创制)、微医集团(互联网医疗)、贝壳社(一站式创业服务)等浙江本土大健康代表性企业,每家都在自建“小生态”,并与“政、产、学、研、用”各方联接成“大生态”,抢占全国乃至全球健康产业的新高地。

对标以色列,浙江谋万亿级健康产业

对生命科学创新密度的渴求,成为2016浙江国际健康产业峰会大部分参会嘉宾共识。浙商有“东方犹太人”的说法,而浙江省国土面积占全国比重较小,“七山二水一分田”,可利用土地也较小,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状况类似。

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张平介绍道,在国土面积只有浙江省大约四分之一的以色列,科学家在密度在全球最高(145人/万人)。在以色列,每三个科学家中有一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而以色列的健康产业有“三驾马车”——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健康IT。

浙江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张平认为,浙江具备打造国际健康产业高地的优势和潜力:一是资本供给充沛,浙江市场活跃、民资发达,社会资本对投资健康产业意愿强烈;二是需求强烈且多元化,浙江人均GDP已超过12000美元,进入突破1万美元的发展阶段;三是健康产业是一个公益性与盈利性相统一的大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将健康产业纳入浙江省七大万亿级产业之一。

浙江雄心勃勃。张平透露,浙江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省大健康产业的规模达到2万亿元。这意味着,浙江一省的大健康产业规模,就要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一。

不过,如果要对标以色列,浙江的健康产业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以色列健康产业的“三驾马车”中,医疗器械占比53%(725家),生物技术与制药占比23%(317家),医疗信息化与数字健康占比20%(285家)。

相对于以色列,在浙江的健康产业占比中,包括养生旅游、智慧医疗等在内的健康服务业比重较大,而包括医疗器械、制药工业等在内的健康制造业仍比重较低,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制造业占比则更低。2015年,全省健康产业总产出5391.52亿元,其中,健康制造业1998.12亿元,占比仅26.55%;健康服务业3340.5亿元,占比71.52%。

在国内医疗创业,浙江、江苏、广东也各据一方。比如,广东从外贸代工起家,在全国最早涌现出一批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如今,像迈瑞医疗这样的出口企业,纷纷转型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而江苏既有老牌医疗器械企业,也有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这样的生物药产业集群。

一位浙江企业家告诉笔者,他在美国旧金山参加一个海归生物医药领域“国千人才”的交流会,问了很多人,结果发现,今后有近一半的“国千人才”回国以后,选择的创业地是——苏州。“我就问他,为什么你不在张江,不在滨江,不在中关村,偏偏跑到苏州去创业创新?他们告诉我,不仅是因为政策好,更重要是因为领导懂这个行业,懂这个产业,服务到位。”

基因小镇申报“健康小镇”:健康产业“微生态”

时任浙江省长李强(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曾提出“特色小镇”概念。“特色小镇”的特点在于,空间尺度小于产业园区,产业、金融、生活配套齐全。其中,杭州余杭的“梦想小镇”是李强在浙期间首倡并力推的“特色小镇”代表,由他亲自圈定并命名,定位于“互联网创业小镇”、“天使(投资)小镇”。

而在大健康产业,则有健康类特色小镇,简称“健康小镇”。然而,浙江省前两批12个“健康小镇”中,仅2个与狭义的健康产业有关,且均依托当地原有的传统制药工业(如富阳药谷小镇、椒江绿色药都小镇),另外10个则是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和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广义的健康产业,比如“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定海远洋渔业小镇”“龙游新加坡风情小镇”“长乐创龄健康小镇”。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健康小镇”并不属于医疗健康、生命科学产业。

对此,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焦旭祥提出,要推进小镇梯队建设,启动第三批“健康小镇”创建工作,其中就包括:支持浙江省健康产业联合会在西湖区紫新产业园创建基因小镇,规划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打造以基因测序、遗传咨询服务、诊断世界研发等一体的世界级健康事业产业园。作为基因小镇主发起方,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表示,这是基于基因产业链的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吸引国际龙头企业跟迪安诊断来成立联合实验室。

同时,浙江省发改委还支持树兰医院与余杭区在良渚新城合作建设以树兰医学院为依托,及医疗、科学、教学、产业为一体的树兰生命科技健康小镇。

“2016年是大健康的里程碑之年,健康产业对浙江全省经济的支柱效应初步显现。”焦旭祥透露,浙江省每年要滚动实施100个健康产业项目。要积极整合健康类特色小镇的平台资源和健康产业联合会的企业资源,加强合作对接,做好项目指导,进一步发挥好重点项目的投资拉动作用。

他尤其提到,要做好第一、第二批健康类特色小镇年度考核工作。其中,奉化滨海养生小镇就考核不达标被降格。陈海斌也表示,浙江有一个突破性举措,“健康小镇”绩效评估不再是政府说的算,而是由入驻企业、联合会企业来打分。

不仅考核“健康小镇”,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将“健康浙江”摆到与“平安浙江”“美丽浙江”齐平的地位。笔者获悉,浙江将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并开展健康浙江考核,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的大卫生治理格局。

百亿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发力器械、药物、服务赛道

焦旭祥提到健康产业的三大发展机遇,其中就包括: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肝细胞治疗,3D打印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应用,推动健康产业爆发式发展。



然而,在这些领域,浙江省的技术供给、产品供给、服务供给仍被锁在“百宝箱”里,实现工程化、商业化乃至资本化,仍有较长的道路。比如,省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就告诉贝壳社,本院的某项自主研发的手术器械,虽然早在几年前就获得欧洲同行的认可,但至今并未实现商业化。

浙江大健康产业基金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钟杰坦陈,当前,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中的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产业集群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资本在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领域比例偏低;新型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品结构偏少、附加值不高。非常有必要在政府引导、推动下,设立产业与金融共同结合的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以促进浙江省健康产业创新、集聚、融合、提升发展。

浙江大健康产业基金由浙江省医疗健康行业的上市公司——迪安诊断[SZ.300244]创始人陈海斌、通策医疗[SH.600763]创始人吕建明、创业软件[SZ300451]创始人葛航个人,并联合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国际知名VC机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为基金的战略合作伙伴。基金目标总规模100亿元,第一期为10-20亿元。

陈海斌提到,浙江大健康产业联合会有200多家会员单位,其中不乏好的团队、好的技术项目、好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优质的投资标的,其他会员企业、理事长单位可以为其导入战略资源、业务资源。或者帮助其独立上市,或者帮助其独立上市,或者加入浙江上市公司的阵营。

钟杰表示,该基金投资着眼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疾病谱的变化、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医改的深入推进等,立足快速增长的中国核心市场,重点聚焦医疗服务、精准医疗和智慧医疗等领域,整合全球资源,引进国际领先的医疗技术、成熟的医疗运营模式以及优质的国际医疗资产等,打造医疗健康新型生态系统。

在“健康小镇”和浙江大健康产业基金的双重助力之下,陈海斌透露,浙江省健康产业规划将提出了“一核、三级、三带”的宏大构想,即以杭州都市圈为核心,以宁波、温州、金义为增长级,打造浙西南健康养生产业带、浙东健康制造产业带、浙北健康休闲产业带。

在整个健康产业中,具体来说,医疗器械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陈海斌解释说,一是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与制药工业的产值比重是1:1,而中国是1:9,医疗器械还没追上制药工业。二是国际经验显示,研发一款生物新药需要花费10亿美金,用10年时间,要覆盖PE、VC基金的2个投资周期,而医疗器械只需要1个投资周期就能出成果。

与此同时,浙江的生物医药产业也不容小觑。“中国抗癌原研药第一股”贝达药业在创业板上市,贝达药业的总部就在杭州。陈海斌也表示,在IPO排队的62家医药行业拟上市公司当中,与11家是浙江的医药企业,占比高达18%。

文 | 贝壳传媒 研究员 梁嘉琳

转载请注明来源:贝壳社(微信号:iBio4P)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9105.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