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我头条 > 梅奥国际 > 正文

医院运行分析的九大看点!

梅奥国际165阅读2017-02-18

引言

医院经营的过程中,最值得关心的还是促进医院合理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如何达成医院经营效果和效益的提高、医院执业质量和能力的增强?这些问题都是近期咨询者发问最频繁的问题,今天分享的文章,也根据各位的投票,选择了以下内容“关于医院收入的话题”,详情如下:


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每年都要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其目的是促进医院合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在分析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互相矛盾和纠结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合理解释、合情运用,是分析者必须把握的关键环节,否则会造成医院经济运行分析的盲目性和偏离方向。

一、权衡医院总收入的增长速度

对医院总收入增长状况,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要求和希望。对政府层面来说,医院不以增收为目的,要求医院尽量控制收入的增长速度,以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维护医院的公益性。对医院层面来说,医院的增收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分注意收入的增长。

如何权衡国家和医院之间的利益关系呢?我们认为,在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大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加速、新药品进一步应用的情况下,医院收人的降低或缓慢增长是不现实的,问题是收人增长幅度应有一个合理度。

应该做到和当地GDP以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协调发展。分析的医院中,2013年收入增长14.7%,当地GDP增长速度为11.79%,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增长为13.46%,说明医院收人增长速度均高于DGP和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为缓解群众看病贵,对医院收入增长应加以控制。

对个体医院来说,规模较小,经营状况欠佳的医院,收入增长率偏大一些可以不加问责。问题是医院规模较大,原来收入基数较高的医院,几年来收入增长速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不得不考问你的医院经营是否体现公益性?例如一所拥有5000张床位的医院5年来收人一直处于18%至25%的收入增长速度,管理者在高兴之余,是否考虑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呢?

另外,对医院收入的增长速度要进行理性分析,一般说来,医院收入增长是受完成的工作量和执行的平均收费水平两个因素影响的。如果属于前者,收入增长是合情合理的,若是属于后者就值得反思。分析的医院中,门诊量增长8.0%,病床使用总床日增长9.3%,虽然低于收入增长幅度,但比较接近,反映医院增收主要是靠提高业务量来完成的。若是医院增收主要依靠提高平均收费水平实现,那么就会丧失合理组织收入的管理模式。

二、深层次分析收入结构

收入结构是指收入各明细科目金额占收入总额的比例。如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医院在经济运行分析过程中只停留在院际之间比较其比例的大小,或者将本年与上年比较增长下降速度,就没有现实意义。

应追踪开展深层次分析,包括是否存在“以药养医”“以械养医”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贬低等问题。分析的医院中,药品收入平均占4成,最高的占55.8%,说明“以药养医”的扭曲补偿机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以药养医”无论是对医院还是对患者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降低药品收人的途径是减少进口药、中外合资药、贵重药品的使用。鼓励医院按临床需要合理使用药品。

卫生材料收入接近占2成,其中最高的医院达到28%,已经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卫生材料收入的盲目攀升,表明医院使用进口卫生材料呈发展趋势,卫生材料的单独收费势必造成其材料的浪费和收费的上涨,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过程中,应把卫生材料与手术费、处置费、输液费等打包收费,防止卫生材料费过度增长。设备检查收入占l成,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检查收人所占比例更高。大型医院在克服“以药养医”的同时,逐渐向“以械养医”过渡,其实“以械养医”比“以药养医”更为可怕,不需要检查、重复检查,升级检查、越级检查更会加重群众的负担。

相反,医院收人结构中,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收入始终处于低谷状态,表现最充分的是诊察收入、护理收入、床位收入和治疗收入,其收入分别占0.5%、0.9%、2.9%和8.3%,四项收人之和只占收入总额的12.6%,表明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受到严重贬低。提出以此数据向物价和卫生行政部门争取调整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格最有说服力。

对医院收人结果还需进一步分析:床位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化验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以及护理收入统称为医疗性收入,即技术含量较高的收入。分析的医院医务性收入占38.6%,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占61.4%。适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和其他体现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项目价格,把医务性收入与药材收入比例倒置,即医疗性收入占比达到61.4%,那么66元的医药收入等于过去100元的含金量。

三、总收入要与总支出配比

在以往的分析中,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只重视总支出的增长额和增长率,忽视了与收入增长速度的衔接。为什么有的医院增收而不增效益?其实就是成本控制失控造成的。所以在分析总支出增长比例时必须与总收入增长相对照,才能显示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分析的医院中,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4.2%,比总收入增长14.7%略低,说明医院成本控制比较好。但对个体医院来说就不一样。比较好的医院总支出比总收入增长低接近10个百分点,比较差的医院总支出比总收入增长高5.2个百分点。目前医院经营管理出现的高成本、高支出、高消耗还有一定的普遍现象,重视收入,忽视成本控制的陈旧管理理念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四、工资福利支出结构畸高畸低值得关注

医院工资福利支出属于人员经费主要部分,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按正常结构,应以基本工资为主,其他项目为辅。事实上出现倒置现象,以奖金为主,基本工资为辅,有必要加以分析和研究。

分析的医院中,工资福利支出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奖金,接近占60%;其次是津贴补贴,占15.1%;再次是基本工资,占9.9%;其他各项合计占15%。津贴补贴是基本工资的1.5倍,奖金是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的2.4倍。

医院工资福利支出结构严重失衡产生的原因:一是医学院附属医院因奖金多,几年来实施工资改革,始终没有调整工资,形成奖金高于工资。二是分析的医院都属于省直医院,床位使用率高达98.5%,其中有8家超过100%,每职工年完成门诊人次465人次,最高的748人次,劳动强度大,适当提高职工生活待遇政策上是允许的。三是省直医院经济实力比较强,多发奖金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但个别医院发放奖金有些过分,奖金超过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2倍的有5家医院,最高的5.9倍。高奖金必然助推医院和医生的逐利行为。解决医院工资福利支出结构失衡的途径:为了真实反映基本工资支出情况,未实行工资改革的医院还是应按国家政策的要求,按时调整职工的基本工资,发放奖金畸高的医院,应在不突破工资总额的前提下,尽力控制奖金发放的额度。今后国家实施工资政策,应适度提高基本工资,降低津贴和补贴,最终实现工资福利支出以工资为主的目标。

五、人员经费比重与年人均工资性支出的分析

医疗业务成本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支出。人员经费占医疗业务成本比重是从维护职工积极性维度加以考核。

一般情况下,其指标越高说明医务人员生活待遇越高。但是单一指标还缺乏说服力,一定要与在职职工年工资性支出紧密联系起来。有的医院人员经费占医疗业务成本比重虽然较高,但在职职工年人均工资性支出却很低;反之,有的医院人员经费占医疗业务成本比重虽然低,但在职职工年人均工资性支出却很高。

存在这样的事实。A医院人员经费占医疗业务成本39.8%,B医院人员经费占医疗业务成本20.4%,相差19.4个百分点,而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性支出A医院仅是B医院的27.8%(A医院4万元、B医院14.4万元)。A医院人员经费所占比例较高,是因为药品和卫生材料支出所占比重较低而造成的。所以人员经费所占比重变化不适合于院际之间比较,只能适用于同规模医院或者个体医院前后年度的比较。

六、节能减排应列入分析指标

医院节能减排是保护环境、提高人员生活质量的核心任务,各级各类医院应当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问题是医院不像工业企业那样好确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只能把水费、电费、取暖费确定为节能减排的内容,然后除以医疗业务成本得出节能减排支出率来加以考核。

分析的医院中,节能减排支出率占1.9%,医院之间差异也并不大,最高的占2.9%,最低的占1.5%,其指标不仅适用于院际之间比较,也适用于个体医院前后年度的比较,目的是将节能减排指标降下来,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

七、财产成果分析要瞄准收支结余率

财产成果是指医院的收支结余。由于医院规模大小不一样,医院的经营性质也不同,仅以收支结余指标考核医院的财务成果并不科学,一般以收支结余率相对数去衡量医院财务成果好坏是客观的。

分析的医院中,全年收支结余率为4.18%,有收支结余的医院最高的收支结余率为11.01%,最低的仅为0.24%。某大型医院年收入33个亿,收支结余为0.9亿元,而收支结余率为2.7%,说明该医院尽管盈利不少,但收入数额巨大,最终财务成果指标显示的并不高。

提高医院财务成果水平,除合理组织收入外,更重要的是降低成本。一般来说,经营管理好的医院,收支结余率应达到6%以上,至于收支结余率为负号的医院,应有紧迫感,尽快将红字变为蓝字。

八、病床使用率过高应严加控制

病床使用率过高会影响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医院医疗技术质量的提高,病床使用率过低会形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卫生部要求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控制在95%左右。

分析的医院中,平均病房使用率为98.5%,远远超过卫生部门要求的标准。其中病床使用率超过100%的有7家,最高的达到150%。病床超负荷运转,带来的负效应是不言而喻的。控制病床的使用,一是要降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全国三级医院住院天数已下降到11.5天;

二是实行分级诊疗,鼓励患者向基层医院流动,减轻大医院就医压力;三是改变医疗格局,增加门诊治疗,减少住院治疗。分析的医院中2012年门诊诊疗人次与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比为1.6l,2013年下降到1.59,按病情以门诊诊疗为主。势必减少住院治疗人数。

九、事业基金要分析可动用基金

医院净资产中拥有数额最大而且占用比例最高的事业基金。事业基金按规定用于弥补亏损和医院发展,在分析事业基金规模时,不能仅看事业基金数额大小,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多少是可动用基金。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用事业基金弥补亏损的最高限额为事业基金扣除医院非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净值。

就是说新会计制度改革,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将“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事业基金”科目,这样事业基金中绝大多数金额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来源。所以这部分资金是不可动用的,允许动用的是事业基金减去非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净的差额。

分析的医院中,年末事业基金结余54亿元,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净值80亿元。从总体上看,医院已经没有可动用的事业基金,但医院之间很不平衡。经营好的医院每年都有结余分配转入事业基金,数额越来越多;反之,经营差的医院年年亏损,无能力增加事业基金,也不可能用事业基金弥补亏损。总之,医院经济运行分析,切忌数字罗列、单纯的上下年度比较,要选择影响医院经营重要影响因素的项目和开展综合性分析,才能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的水平。

本文来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我头条立场和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jianwo.com/detail_12011.html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配合您删除这篇文章。

  • 0

参与讨论

  • 后参与评论...

全国800多万医院管理运营人的家园

  • Copyright©jianwo.com 版权所有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京ICP备17057397号-5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0198
  • |
  • 全国统一客服:010-56019139